<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娛評 > 正文

    極客公園創新大會2023 看巨變時代里的生機涌現

    極客公園創新大會2023 看巨變時代里的生機涌現

    12月17-18日,在深圳市福田區政府的支持與指導下,極客公園創新大會 2023( GeekPark Innovation Festival,以下簡稱“IF” )在深圳成功舉辦,這也是該大會第二次落地深圳。

    IF依托于科技創新者社區,每年定期匯聚科技行業一線從業者,分享科技發展趨勢,探討行業所見、所得,是科技圈十分重要的年度盛會。今年的大會以“涌現 Up&Coming”為主題,旨在向行業展現,在劇烈變化、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里正在發生的和即將到來的潮汐變化,有哪些正在發生的變化、有哪些即將到來的趨勢;2023,人、錢、資源都會向哪里匯聚。大會邀請了二十余位科技大咖進行分享,涉及極具代表性的科技創新項目、一線創業經驗及行業趨勢分析,同時還發布了極客公園主編團獨家編寫的《涌現 —— 2023 中國創業趨勢》年度特刊及 InnoForce年度創新公司榜。

    1

    今年,是IF舉辦的第十三年,多年來,IF伴隨著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從方興未艾到黃金時代,見證了諸多獨角獸、上市企業的成長與高光時刻,也見證了風向變幻、新貴折戟沉沙,唯一不變的是,IF始終堅持與創新同行,與時代偕行。正如極客公園創始人、總裁張鵬所提到的那樣:在創業浪潮的航行船上,潮汐和風向無法改變,只有船槳和對風的掌握能夠推動前行,IF和極客公園所做的,便是努力讓科技創新從業者手上有槳、心中有風,讓“非共識”成為“新共識”,推動科技創新力量的發展。

    在福田,共同探索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此次大會主要分為創業者閉門沙龍和開放論壇,閉門沙龍的議題主要圍繞科技產業的全球化發展進行,同時展示了福田區政府對于科技產業的布局規劃及發展措施。活動中提到,中國科技產業的市場絕不僅僅是在中國,而是除歐美成熟市場外的全球市場,55億人口的體量,未來無可限量。但是,要實現真正的全球化必須來自于不斷重塑的本地化,必須結合當下的全球產業鏈布局,對自身產業進行深度布局改造。作為IF大會指導單位的福田區政府,以“科技福田”作為發展核心,多年來深耕科技產業布局,始終致力于科技產業的深化布局改造、打造全球化科技產業鏈。從“灣區引擎”加速邁向“中央創新區”,福田努力將科技創新融入“中央創新區”的城市肌理 —— 全力打造尖端科技創新策源地、創新企業總部集聚區、科技金融文化融合區,推動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發展。目前,深圳福田已經形成了七大產業集群: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智能終端產業集群、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數字創意產業急群、現代時尚產業集群、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與生物醫療產業集群。在此次閉門會議中,福田區政府也展示了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和未來產業集群發展的若干措施,致力于在政策、資金、用地、產業配套等各方面為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未來,深圳福田將著力于區塊鏈及元宇宙產業支持、量子信息產業支持、類腦智能產業支持三大方向,提供最高百萬級資金、配套支持。作為福田企業,極客公園也將繼續扎根福田、發揮其在科技產業中的資源優勢、專業的判斷能力與服務能力,在未來 2-3 年里,發現和服務更多優秀的創業企業,扮演好連接器的角色,將更多創新人才引入福田,也將更多福田企業的創新思想傳遞到行業中。

    年度特刊,17萬字詳解科技創業與科技從業新趨勢

    極客公園的執行總編衛詩婕在大會上發布了《涌現 —— 2023 中國創業趨勢》年度特刊,這也是此次大會的一大重點。這份特刊由極客公園與福田區政府聯合出品,將極客公園社區在過去一年所觀察到的行業內的重點領域、技術賽道所發生的變化進行結構化、系統化的匯集,形成了對未來科技趨勢的解讀,這既是一份科技行業從業者的“從業與跳槽指南”,也是一份“創業趨勢的風向標”。特刊共計17萬字,涉及7大領域的深度解讀,分別是短視頻與直播、企業服務、機器人、元宇宙、Web3、全球化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詳細拆解了產業新需求在何處誕生、新趨勢下的資金與人才都在流向何方、商業格局和技術變化背后的邏輯。報告前期調研走訪的專家、投資人、創業者、資深從業者(聯合作者)超過 130 位,有超過 70 位創業者,投稿參與“副本 2022”的專題專欄 ,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和感悟,使得整本特刊更具時代特性、也更激勵人心。

    3

    創新者們的新議題與新故事

    IF大會此次吸引了近75位創業者、學術專家的同時參與,其中有30位左右都在開放論壇進行了演講與對話分享,形成了高濃度的思想交匯、碰撞。既包含了對《特刊》七大議題的延伸解讀,也不乏很多時代之下對“極客精神”的理解與表達。

    釘釘總裁葉軍分享了釘釘的發展思路,他認為釘釘將在未來著力于讓釘釘從產品變成商品,去尋求更大商業價值的創造。下一個階段的里程碑,一是釘釘上產生的數字化的應用超過1千萬個,二是產生100萬家付年費的企業。

    羅永浩分享了他的細紅線科技公司拿到融資的過程,在他看來,這是個完全未知的、開拓性的領域,需要以「大航海時代里亡命徒般」的精神去進行探索。他相信AR會是下一代計算平臺,但與VR產業的發展將息息相關,只有VR產業發展得好,AR的真正到來才有可能、有希望。

    LinkedIn(領英)中國產品總監陳怡靜分享了領英中國如何以產品創新幫助中國職場人應對就業市場的挑戰。她提到,成本控制、人員收縮在今年成為全球企業的整體趨勢,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將取代更多自動化職位。對職場人來說,如何更有效、更好地匹配機會,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就業市場的規則、邏輯被顛覆時,領英選擇通過更精準、更智能、更有溫度的方式實現職場連接,致力于幫助全球勞動力市場中每一位求職者都平等獲得就業機會。

    Stability AI 團隊分享了他們堅信生成式的模型是未來互聯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2022 對 AIGC 領域是極具標志性的一年,算法、數據、算力三個維度在同一時間段內、相對集中的資源與力量投入,才帶來了 AIGC 突飛猛進的躍遷。接下來,在視頻、音頻、和 3D 內容方向上的突破也非常值得關注和期待。Stability AI CTO Tom Mason 預期明年年中我們就有可能看到 AI 生成短視頻比較成熟的應用了。

    聲網創始人趙斌、Unity 中國總裁張俊波、數字栩生聯合創始人 & CEO、宋震、群核科技(酷家樂)聯合創始人 & 董事長黃曉煌、凌迪 Style3D 創始人 & CEO 劉郴等嘉賓,也對元宇宙的本質、引擎技術的發展、超寫實數字人技術、工業元宇宙應用等展開了詳細的討論,讓元宇宙不再只是空虛的概念,呈現了更立體、豐富、具體的產業發展地圖。

    梅卡曼德機器人創始人 & CEO 邵天蘭、云跡科技 CEO 支濤、北京大學智能仿生設計實驗室教授謝廣明共同對機器人的不同方向 —— 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仿生機器人 —— 分享了他們的前沿思考與實踐。“通過行業發展,我們可以清晰看到,機器人正在擺脫過去單純工具的形象,開始進入到一些特定場景的工作流之中,通過重組工作流程,來提升局部工作效率。而沿著這樣的進化趨勢,可以預見,機器人將在未來,成為商業規則中的關鍵因素,從底層架構層面,重新塑造未來的商業規則。”

    2022 是航天大年,西安航空學院講師、抖音科技創作者茍勝老師,西北工業大學教授 / 博導、載人航天工業設計專家茍秉宸,天儀研究院 創始人 & CEO楊峰,90后天體物理學博士、知乎答主劉博洋共同參與了航天話題的展開與討論。他們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技術的進步,很多曾經特別不可思議的事情會變成普通的事情,對于中國航天而言,以前的夢想將一個一個變成現實,未來已來。

    另外,此次大會還舉辦了“發明,預見未來 戴森科技節專場”活動,該專場詳細展示了戴森工程師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展現了何謂發明家精神。戴森首席技術官 John Churchill 分享了工程師能夠成功的幾個核心要點:一是技術;二是,產品體驗;三是相關性。這也是戴森的產品能夠持續創新、贏得市場的關鍵。一直以來,戴森持續踐行發明家精神,鼓勵更多年輕一代加入改變世界的行列之中,共同以創新引領突破,以科技創造美好未來。正因如此,戴森積極投身工程教育事業,鼓勵年輕的“血液”推動世界變得更美好。此次科技節中,戴森還特別設置了“發明”主題展。通過科技演示裝置、戴森設計大獎國內外獲獎作品原型機展示等,充分展現戴森在創新道路上的不斷突破革新以及共同見證年輕一代的發明力量。

    4 (1)

    多個流量平臺,共創線上科技周

    此次大會以極客公園公眾號為出發點,與小紅書、抖音、知乎等多個平臺進行聯動傳播,持續拓展IF影響力。12月17日,在小紅書發起話題 “極客公園2022副本”,抖音發起話題“創新大會2023”,知乎發起話題“ 2023,科技行業有哪些新機遇”,引導大眾分享個人對于科技未來的認知與見解。大會結束后,極客公園微信視頻號、抖音號、知乎號、釘釘視頻號、騰訊新聞號等平臺還將進行持續5天的線上展播,進一步深化核心內容傳播,構建增量認知。

    IF 2023落幕,這將成為極客公園與創新者們聯結的新起點,也標志著巨變時代里,創新者們新征途的新起點。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