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耗資155億擴產,一年新增近4000萬瓶,平價茅臺還有多遠?
近日,貴州茅臺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茅臺酒“十四五”技改建設項目,預計投資超155億元,項目建設周期為48個月,建成后可新增茅臺酒產能1.98萬噸/年,儲酒能力8.47萬噸。
155億元是什么概念?2021年,我國白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1701.94億元。換言之,茅臺單次擴產投入幾乎是白酒行業一年利潤的十分之一。
而新增的1.98萬噸產能,如果以一噸基酒大約能生產2000瓶茅臺計算,那么待到完全投產后,一年將新增近4000萬瓶茅臺酒。
根據相關證券公司測算,按照2021年茅臺酒噸價257.75萬元/噸計算,則技改新增的1.98萬噸產能對應未來收入增量約383億元。因此也有網友戲稱,茅臺又建了一個“印鈔廠”。
圖/圖蟲創意
史上最大手筆擴產
貴州茅臺在公告中稱,公司投資約155.16億元建設茅臺酒“十四五”技改建設項目。其中,工程費用105.38億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32.12億元(含土地費用26.79億元),預備費8.86億元,鋪底流動資金8.80億元。項目建設周期為48個月,所需資金由公司自籌解決。
公告顯示,本項目建設地點位于茅臺鎮太平村和中華村,規劃建設制酒廠房68棟、制曲廠房10棟、酒庫69棟及其相關配套設施,建成后可新增茅臺酒實際產能約1.98萬噸/年,儲酒能力約8.47萬噸。后續公司將根據市場情況和公司實際具體安排投產進度。
數據顯示,2021年茅臺酒實際產能達5.65萬噸,由此可以算出,“十四五”技改建設項目完成后,茅臺酒年產能將達7.58萬噸。
本次擴產也創造了茅臺多項新紀錄:單次擴產規模最大、投入最高;新增產能1.98萬噸,平均耗時最短。
事實上,貴州茅臺此前已多次釋放擴產信號。
今年2月,在2022中國品牌強國盛典現場,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丁雄軍表示,目前有兩個目標:一是釀造更美的美酒,另外一個挺難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對茅臺酒的需求,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第二點,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要經過科學論證,來提高產能產量,他希望那一天早日到來。
11月,丁雄軍在出席2022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進一步提出,企業的發展藍圖依靠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貴州茅臺始終堅持品質第一,在美麗的赤水河畔核心產區科學擴大產能,在全球布局市場。
貴州茅臺大手筆擴產的底氣,首先來自于良好的業績表現。
今年前三季度,貴州茅臺的營業收入達871.6億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16.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43.99億元,同比增長19.14%。
對比來看,貴州茅臺達到了近三年的最好成績。2021年前三季度,貴州茅臺營收與凈利潤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1.05%與10.17%;2020年同期,其營收與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0.31%與11.07%。
另一大底氣則來自于茅臺不愁賣。
在12月14日股東大會后與股東交流時,丁雄軍表示,過去三年,消費因疫情受到沖擊和影響,但茅臺總體上保持增長。將來,疫情防控不斷優化,消費肯定會大幅增長,消費場景也一定會放開。從這番講話中也能看出丁雄軍對于未來白酒消費的看好。
有著“茅臺鐵粉”之稱的深圳東方港灣投資董事長但斌,將茅臺比喻為“液體黃金”。“只要中國白酒文化沒有變,茅臺就像液體黃金一樣。”
擴產需考慮生態上限
市場對于茅臺擴產的呼聲由來已久。
2021年2月25日,遵義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茅臺集團實施“雙翻番、雙鞏固、雙打造”計劃,優化茅臺鎮核心產區生產空間布局,推動非生產功能外遷。
同年5月,仁懷市“十四五”規劃提出,大力支持茅臺集團實施多元化、國際化戰略,傾力支持茅臺集團及其子公司技改擴能,推動“兩個10萬噸”目標早日實現;2025年,讓茅臺集團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
更高的目標意味著更大的壓力。然而自2018年以來,貴州茅臺營收增速逐漸放緩。這一年,茅臺營收同比增長26.43%;此后增速一直低于20%,2021年為11.71%。
而產能恰恰是限制茅臺發展的瓶頸之一。2018年,茅臺實際產能為4.97萬噸,2021年為5.65萬噸,3年僅增長13.7%。
而且貴州茅臺的現有產能,早已不能滿足實際需求。2018年至2021年,茅臺酒制酒車間設計產能分別為3.74萬噸、3.85萬噸、4.26萬噸、4.27萬噸,而實際產能則分別為4.97萬噸、4.99萬噸、5.02萬噸、5.65萬噸,持續超負荷運營。
然而對于茅臺來說,擴產不是想擴就擴的。
茅臺酒的上次大規模擴產,是2017年末正式啟動的“十三五”中華片區6600噸茅臺酒技改工程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5.59億元,已于2020年10月17日全面正式投產。建成后,茅臺酒基酒產能將達到每年5.6萬噸。
時任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的李保芳表示,項目建成投產后,結合茅臺核心區的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考慮,短期內將不再擴大產能規模。他個人認為,“至少10年之內不會再擴產”。因此,5.6萬噸也一度被視為茅臺酒產能的天花板。
茅臺擴產難,難在釀造環境難以復制。
對釀酒行業來說,“得微生物者得天下”。2022年3月20日,在茅臺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大會上,丁雄軍董提出了茅臺的“六個密碼”,其中“釀造微生物是茅臺最關鍵的密碼,貫穿茅臺酒每個生產環節,是密碼中的密碼。”
然而,微生物的形成與釀造環境息息相關。茅臺鎮三面環山,形成了冬暖、夏熱、少雨的環山小氣候,有利于釀造茅臺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
無法復制的釀造環境,為茅臺構筑了寬闊的護城河,但同時也給茅臺產能的增長設置了天然的障礙。
關于茅臺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上世紀七十年代,有關專家曾做過一次“易地茅臺”試驗,從茅臺酒廠選派技術人員,原搬茅臺酒的原料、輔料、生產設備及釀造工藝,在赤水河流域的另一個地段易地試產。
酒雖然釀出來了,但專家鑒定:基本具有茅臺酒風格。換句話說,“基本”也就意味著并非完全。因此茅臺集團原董事長、總工程師季克良指出,離開茅臺鎮,搞不出茅臺酒。
不過即便是茅臺鎮,也不是都適合茅臺酒的釀造。根據公司公開信息,茅臺鎮共87.2平方公里,能釀茅臺酒的只有15.03平方公里,包括目前的老廠區和中華片區,其中中華區7.5平方公里。
茅臺供應緊張仍將長期存在
縱觀茅臺發展史,堪稱一部白酒擴產史。
公開資料可以看出,2001年貴州茅臺上市前,其產能還在4000噸左右。此后20年間,茅臺共推出十余次技改擴產項目。到2021年,茅臺酒實際產能為5.64萬噸。
伴隨著產能增長,貴州茅臺的營收也從2001年的16.16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094.64億元。
對于此次茅臺酒的擴產計劃,市場也給與了充分期待。
國泰君安在12月15日發布的研報中指出,2021年茅臺酒基酒產量5.65萬噸、同比+12.5%,假設按75%出酒率、2021年茅臺酒噸價257.75萬元/噸計算,則技改新增產能對應未來收入增量約383億元。
不過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產能的增加,第一反應是茅臺價格的上漲趨勢能否因此得到抑制?
臨近年關,飛天茅臺在線下市場的售價正在迎來一波上漲,多地零售店、煙酒店標價到了3000元左右,并且貨源緊張。
近年來,飛天茅臺指導價與終端零售價之間的巨大差異也引起了貴州茅臺的重視,公司也嘗試通過擴大直銷渠道,控制終端價格,緩解供需矛盾。
不過飛天茅臺供不應求的狀況依然存在。去年10月,上海市消保委公布親測7個電商平臺預約搶購平價飛天茅臺結果:一瓶沒搶到。今年雙十二期間,10000瓶1499元飛天茅臺在同一天被投入市場,也幾乎是“秒光”。
在酒水分析師蔡學飛看來,基酒產能的提高,會緩解一定程度的市場供給不足,并且最終傳導到市場銷售層面,帶來價格的一定回落。
但是能否改變茅臺供不應求的局面,還是取決于企業與渠道商的價格政策,以及消費者的消費意愿等多個方面,“少量的產能提高在旺盛的需求面前影響不大,最終對于價格的影響依然有待觀察”,蔡學飛表示。
此外,由于茅臺酒生產的特殊工藝,茅臺酒產出后需儲存5年后上市,因此即使基酒生產量上調,茅臺酒市場價格受到的影響也要很長時間才能體現出來。
長期來看,買不到茅臺的情況依舊嚴峻。國盛證券研報指出,貴州茅臺屬于理性擴產,供需緊平衡依舊。“考慮到消費升級,高端酒的需求仍將上升,茅臺供需緊平衡的情況預計長期存在。”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