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咳嗽一周“扛”成白肺,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就診!“新冠預測者”曹云龍:每年或現多個感染高峰
近日,“白肺”相關話題,頻頻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
“抱著僥幸心理一直在家硬‘扛’,沒想到‘扛’出這么重的病!” 12歲男孩周周(化名)家住武漢,他家長后悔不已。之前因為不太重視,加上怕去醫院,周周咳嗽一周不就醫,結果再來到醫院時檢查發現,一側肺部已經成了大葉性肺炎。
對于“陽康”以后一直咳嗽是否是“白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醫師劉焱斌表示,咳嗽并不是“白肺”的表現,可能只是存在氣管、支氣管炎癥。從目前收治的病人來看,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患者都容易患“白肺”。市民若確診“白肺”,需要去醫院處理,而不是自行服藥。
另據中新網12月28日報道,“新冠預測者”、 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員、北京昌平實驗室領銜科學家曹云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不同突變株每年可導致多個感染高峰。
男孩咳嗽一周不就醫成“白肺”
據極目新聞日前報道,12歲的周周一個多星期前出現陣發性咳嗽并伴有發熱,家長害怕去醫院會交叉感染,于是在家自行吃藥治療。退熱之后,周周咳嗽的癥狀沒有好轉,甚至開始咳后嘔吐,活動后出現胸悶的情況,家長這才將他送往湖北省中醫院(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就診。
周周的影像學檢查結果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接診的兒科主任張雪榮經過一系列的查體后初步判斷周周已經發展成肺炎了,“收治入院后查胸片顯示,孩子右肺內見片狀軟組織樣高密度影,右肺野內亦可見片狀高密度影,考慮右肺部分不張伴胸腔積液可能。”看到胸片上患兒的一側肺部組織大面積變白后,家長既自責又后悔。好在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后,周周目前的癥狀已經明顯好轉。
張雪榮提醒家長,普通兒童新冠病程與其他病毒引起的肺炎較為相似,常見的表現是咳嗽時間較長,呼吸氣促、面色發青等,“多數兒童呼吸道癥狀在1周內消失,少數重癥肺炎常在1周后病情進展,一般到醫院才能確診。”
張雪榮告訴記者,如果孩子出現以下情況需及時就診,切莫硬“扛”以免延誤病情:
①發燒持續3天以上還沒有好轉跡象;
②出現了意識障礙、高熱驚厥,尤其是首次驚厥;
③有喉炎、喉梗阻的表現,小朋友躺不下來、聲音啞、喘不過氣,臉色發青,出現三凹征(指吸氣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出現明顯凹陷),一定要盡早來醫院,有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④有重癥的肺炎表現,呼吸急促、臉色發青、缺氧;
⑤注意觀察精神狀態,孩子服用退燒藥退熱之后能否睡覺、正常吃飯、玩游戲?如果孩子一直哭鬧或懶散嗜睡,需要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⑥小朋友訴說某一部位固定疼痛,且長時間不能緩解;
⑦小朋友消化道癥狀日益加重,頻繁嘔吐,腹瀉嚴重的需要及時就醫。特別需要注意的是,3個月以下的嬰兒是特殊人群,一旦出現發熱,建議及時就診。
有老人感染后沒高燒
也不咳嗽雙肺卻已經白化
據湖北經視報道,近日,湖北武漢70多歲的吳婆婆被查出感染了新冠,不過,老人病情似乎并不嚴重。
可四五天后,吳婆婆突然出現神志不清癥狀。家人還以為老人心臟病犯了,經送醫檢查,老人的血氧只有七十多,CT胸片情況更是不樂觀:雙肺都已經白化。
武漢市第四醫院武勝路院區心內一科主任成忠介紹,正常人的CT,肺部都是黑色,可吳婆婆送來后雙肺都已經白化,缺氧非常嚴重,幾天高流量氧治療效果都不好,一度要上呼吸機。
像吳婆婆這樣,沒高燒,不咳嗽,但最終嚴重肺部感染而出現生命危險的情況,在醫院里也時有發生。
成忠介紹,這是一些老人感染新冠后的典型癥狀。這種現象可以稱為“沉默性缺氧”,外表看起來毫無波瀾,其實已經非常危險了。
這些患者主要表現為食欲差一點,嗜睡、整個人反應比較遲鈍,但一查血氧飽和度只有六七十,肺部缺氧表現非常明顯。
一直咳嗽是“白肺”的表現嗎?如何自查?華西專家解讀
“白肺”是什么?當肺泡里出現炎癥或感染,肺泡被滲出液和炎性細胞所填充,CT或者X線檢查的射線穿不透,肺部就會在影像學上出現白色區域。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曾表示:白肺是肺部影像學表現的一個口語化描述,并不是指肺臟組織實體變成了白色。而不僅是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多個病原體和一些細菌都可以引發肺部炎癥。
那么,如何自查是否存在“白肺”?一直咳嗽是否是“白肺”的表現?“白肺”后該怎么辦?據紅星新聞12月28日報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醫師劉焱斌對此進行了解答。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對于如何自查,劉焱斌表示,最關鍵是要重視自己是否存在氣緊的癥狀,可以通過觀察血氧飽和度是否正常,“低于95%,甚至93%以下,就要高度懷疑自己可能已經出現肺部炎癥。”這時候就需要去醫院做一個胸部CT或是平片進行確認。
對于“陽康”以后一直咳嗽是否是“白肺”,劉焱斌表示,咳嗽并不是“白肺”的表現,可能只是存在氣管、支氣管炎癥。從目前收治的病人來看,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患者都容易患“白肺”。
市民若確診“白肺”,需要去醫院處理,而不是自行服藥。因為有的口服藥需要醫生根據病人的病情去選擇,這其中涉及藥物的禁忌癥以及藥物與基礎疾病間的相互作用,自己用藥有一定風險。“盡早發現、盡早治療”,絕大部分患者都不會留下后遺癥。
圖片來源:紅星新聞
“新冠預測者”曹云龍:每年或現多個感染高峰
據中國新聞網12月28日報道,不久前,《自然》雜志(Nature)公布了2022年度科學影響“十大人物”(Nature’s 10),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員、北京昌平實驗室領銜科學家曹云龍入選。
這一榜單旨在選出十位在過去一年間為重大科學進展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曹云龍的入選理由是,作為新冠預測者(COVID-predictor),追蹤了新冠病毒的演化,并準確預測了新突變和新毒株的出現。
曹云龍介紹,國內現階段主要流行的是BA.5.2和BF.7,二者都屬于奧密克戎BA.5支系。他表示,我國大部分人群接種的是原始株疫苗,其誘導的體液免疫被奧密克戎突變株嚴重逃逸,加之多數人群接種疫苗已經一年以上,體內中和抗體水平下降,進一步削弱了預防感染的作用。
他提到,當感染BF.7之后,對BA.5和BF.7的中和抗體水平較高,短時間內不會再重復感染同一毒株。但是,與BA.5.2和BF.7相比,目前國際上主要流行的BQ.1.1、XBB等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強,即使是感染了BF.7,康復后產生的抗體對XBB等最新突變株的中和能力也較低。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國內BA.5.2和BF.7感染高峰過去后,不排除出現因BQ.1.1、XBB或者是其他免疫逃逸能力更強的毒株驅動的感染高峰。
以色列人群新冠重復感染率大型隊列研究 受訪者供圖
在國際其他地域,重復感染已司空見慣。曹云龍提供的數據表明,最新流行株如BQ.1.1和XBB的重復感染率已達到40%,并在持續攀升。他表示,今年絕大部分國家都經歷了四波重大感染高峰,多為不同突變株所誘導,平均三個月一次。目前看來,國內也很難完全避免。
曹云龍還表示,現在看到的奧密克戎的致病性整體上下降,主要是因為疫苗接種的普及以及大量人群感染導致的免疫力增強。雖然疫苗和自然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不能有效防止感染,但可以減輕癥狀,所以看上去似乎是病毒的致病性下降了。但他強調,這并不能與病毒的天然毒性相提并論。
曹云龍提到,社會群體中還有很多無法接種疫苗或者接種后無法產生有效免疫應答的人群,例如免疫缺陷人群、高齡老人、以及腫瘤患者等,他們也是新冠感染后發生重癥和死亡的高危人群,因此仍然需要監測奧密克戎在這些高危人群中的致病性。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