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 —— 天水市2022年鄉村旅游培訓工作綜述
去年以來,天水市主動克服疫情影響,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助推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抓手,積極推動鄉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促進了農民致富增收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鄉村經濟發展創造了新的增長點和發展空間,培育了一大批鄉村旅游發展典型。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大力實施文旅助推鄉村振興戰略,打造高品質鄉村振興“旅游版”,激活鄉村旅游消費市場,助推全市文旅產業恢復發展。2022年以來,天水市先后承辦了全省鄉村旅游培訓班,舉辦了天水市鄉村旅游秦州區、清水縣培訓班,正在籌劃麥積區培訓班,持續培養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隊伍,累計參訓學員500余人次,以鄉村旅游賦能天水鄉村振興,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精心組織用心謀劃求真經
天水市文旅局在對全市旅游產業發展精準把脈的基礎上,借鑒鄉村旅游發展先進地區經驗,與省城鄉投集團、西北師范大學、甘肅文理學院等知名高校和鄉村旅游企業緊密對接,邀請王明壽、高亞芳、陶雪松、朱彥杰等知名專家、學者為天水鄉村旅游把脈問診、現場授課。詳細了解每個現場教學點的資源特色、發展經驗、參考價值,結合全市鄉村旅游發展實際情況進行篩選,形成了內容充實、類型豐富、行程合理的培訓考察方案,確保全市鄉村旅游培訓借鑒意義強、啟發作用大。
課堂教學掀起“頭腦風暴”
專題培訓,課堂教學是重頭戲。天水鄉村旅游培訓工作立足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發展實際,圍繞豐富鄉村旅游文化內涵、鄉村旅游目的地建設實踐、鄉村旅游宣傳推廣能力提升和鄉村旅游發展視野培養等主題,邀請多位專家從多個角度,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地進行授課,進一步拓寬了學員思維,為促進各地鄉村旅游提質增效與創新發展,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提供智力支持。10余場高含金量的課堂教學,開闊了思路、增添了動力,增長了見識,為天水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賦能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理清了思路,增強了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用現場教學轉化理論
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互穿插,是天水市鄉村旅游培訓工作的重要特色之一。培訓期間,學員們走進青鵑山旅游度假區、平南鎮草莓小鎮、清水縣文旅農康融合發展示范基地、中醫養生館、秦州區李官灣村、天水古城等地進行現場教學。村莊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非遺項目以及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讓學員們驚嘆不已。大家邊走邊看,邊看邊學,滿載而歸。
在天水西關古城,秦安縣媧鄉農園負責人楊新琦說道,“此次現場教學環節令我收獲頗豐,真正跳出固有思維局限,以全產業鏈、全行業的視野來審視鄉村旅游的發展。”在天水西關古城的學習讓他清楚地看到自己工作的不足,深深感受到文化對鄉村旅游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
在交流互鑒中共同提升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為春。培訓期間,各縣區就發展鄉村旅游的經驗和成果進行分享。大家在交流中凝聚共識,在研討中共同進步。學員們紛紛表示,此次培訓既站位高,又聯系實際,干貨滿滿,大家交流了經驗做法,開拓了思路視野,研討了發展難題,提振了發展信心,充足電、蓄滿能。
清水縣隴東鄉文體旅游服務中心負責人說道,“我市的鄉村旅游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富民目標的實現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下一步要將深化農旅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通過發展鄉村旅游,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有效解決村美和民富的關系,逐漸引導美麗村莊變“輸血”為“造血”,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麥積區麥積鎮后川村黨支部書記楊江東說,“后川村主導產業是農家樂餐飲業,十多年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由當初的4戶發展到現在的80多戶,由少到多,發展壯大起來,戶均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我們在產業振興的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
據悉,鄉村旅游發展已經成為天水市旅游產業的重要增長點和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特色產業。目前,全市創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區2個、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1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中國美麗田園1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4個、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2個、省級旅游度假區2個、省級休閑旅游街區2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2個、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園2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1個、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7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21個、甘肅省文旅振興樣板村5個;建成鄉村酒店、農家樂、農家客棧、鄉村民宿等業態近1000家。在全市文旅行業鼓足干勁再出發的恢復窗口期,天水鄉村旅游作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作為傳承鄉土文化的強大引擎和聚集人氣的有效載體,已經成為文旅賦能鄉村振興、推動天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