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學 > 小說散文 > 正文

    穆明祥 :一首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詩

    一首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古詩    

    穆明祥  

    有一首流傳千古,婦孺皆知,無人不曉,就連小學生都能倒背如流,知其要義的詩,可由于筆者天資愚笨,再加上生活閱歷和對歷史人物特別是一些聲名顯赫人物的居住條件尚欠研究,因而,該詩中個別句子所描述的當時環境氛圍與現場情景我始終是百思不得其解。這首詩就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的李白的《靜夜思》。

    VOQ39}U%@ZWGXP3OS7H(Y_A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詩人?!鹅o夜思》是李白筆下的一首小詩,但非常著名。其詩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大意是:床前灑滿了潔白的月光,還以為是地上結了一層薄霜。抬頭凝望天空中的明月,低下頭來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遙遠的故鄉。此四句詩看起來用詞樸實、氣韻尋常,但卻包含了極其豐富的思想感情與故鄉情結。    

    這首詩應該是作于秋季有霜的季節。詩人看到月色,就聯想到了這個季節特有的自然物——霜。由月光聯想到霜,由霜體悟到季節的變換,時間的推移,進而想到離開故鄉的日子久了,引起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是人之常情,也很正常。  

    但令筆者百思不得其解是:從該詩所描寫的時間、環境、情景、氛圍等來看,是在一個更深人靜的深夜(這才符合《靜夜思》標題之題旨)。既然是夜很深了,雖然因想事而失眠,可人大都是會躺在床上的(即就是把這里的“床”當坐具講,但作為正常人是不可能在不點燈的情況下長時間坐在“床”上想事情,除非精神有問題)。從“床前明月光”表述的語氣來看,詩人極可能也是躺在床上的(絕對不可能是站在院子里);燈也未點,如果是點了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句就有問題了。既然是“躺在床上”,而且夜又很深了,更是在比較寒涼的秋季,那么,房門和窗戶應該都是閉上的——甚至是為了防寒和防風,門和窗還會有附加的遮擋物的(如門簾、窗簾等)。再加上古時尋常人家的房子房檐較深,房門和窗戶(古時門窗大都是木制的)也較?。ǔ鞘枪倩麓髴羧思遥?,房門和窗戶一旦閉上,一般情況下是很難透光的(即使從縫隙里能透進來一絲,也是很微弱的,不會那么顯豁),不知“床前明月光”是從何處透進來的?難道李白晚上睡覺有不閉門窗的習慣?這是其一。那么,其二呢?既然是“躺在床上”,這頭的“舉”和“低”的動作是怎樣來完成的?而且當時的房頂又不是玻璃的,又怎么能“望”到明月呢?莫非李白不但詩寫得好,另外還有特異的“透視功能”不成?  

    或許,也可能李白當時住的就是月光可以隨意照到床前的高屋大廳,是筆者這樣生活在今天底層的人因見識和知識不足,理解能力不高,水平有限,不易想象得到的,也未可知。  

    當然,詩歌創作注重藝術提煉升華、文辭夸張獵奇和富于馳騁想象,不受具體時空、事物限制,更不能與新聞報道依據事實,側重寫實相提并論。如是抱著這種態度來看《靜夜思》的話,筆者也就可以理解了。  

    閑暇無事,突生乃思,瞎猜亂想,死鉆牛角,不知高低,偶成斯文。一家之言,聊作一哂爾!如有冒犯和不到之處,還望大方之家,眾位卿卿看在在下無知的分上能夠諒我!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