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內首次檢測出XBB.1.5,疫情又要開始了?
#國內首次檢測出XBB.1.5#
突然沖上了熱搜第一的位置
平靜了好一會兒的疫情
又要開始了?
據了解,該話題詞的來源,系中國疾控中心于2023年2月15日發布的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
2月15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據通報,2022年12月以來,全國共發現本土重點關注變異株14例,較上次中疾控披露,“1例XBB.1.5”為本周期新增變異株病例。
記者注意到上一次報告周期(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23日)尚未有XBB.1.5報告,可以確定這一例是在1月底到2月上旬檢出。
這是否是“國內首次檢出”?
并不是!
今年1月初,上海在境外輸入病例監測中就曾發現XBB.1.5毒株。
1月2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袁政安表示,目前上海所發現的奧密克戎BQ.1和XBB毒株,僅在極少數入境隔離人員中檢出,尚未在社會面上造成本土傳播。
所以,該話題詞更嚴謹的說法,應該是“中國內地首次檢測出XBB.1.5本土感染者”。
它會引發新一輪感染高峰嗎?
1月25日,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采訪時表示,隨著我國出入境政策的放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感染BQ.1、XBB毒株的本土病例,但是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出現這兩種毒株流行的可能性比較小。
1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在《中國新聞周刊》的訪談中提到,在美國XBB的一個分支XBB1.5已成為流行占比不斷增大的毒株。XBB.1.5有著明顯的免疫逃逸,幾乎相當于一個全新病毒。與此同時,BQ.1毒株也在很多國家流行。
“我們國內大部分人是在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感染的,這次感染之后產生的抗體至少能夠保護三四個月以上,大部分人可以保護半年以上,到今年的三四月份,大部分人應該都還在免疫保護期內。”李侗曾指出,目前對于BQ.1和XBB的研究表明,雖然它們的免疫逃逸能力較強,但我們目前感染的BA.5等毒株對于這兩種毒株仍然是有一定保護作用的。
1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當前BQ.1和XBB尚未像BA5.2和BF7一樣在我國展現出傳播優勢,預計BQ.1和XBB傳播占比會逐漸升高,但不會單獨引起新一輪疫情升高。預防BQ.1、XBB和預防其他變異株一樣,我們要加強病毒變異和疾病嚴重性等情況的監測,保護好高危人群,倡導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對于這兩種毒株,大家也不必過于擔憂。”李侗曾告訴記者,“現在已經有很多人經歷過感染,大家對于防護也有了很多經驗。目前我們仍然應該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開窗通風,這些好的衛生習慣要繼續保持下去。”
XBB.1.5毒株感染上有什么癥狀
感染XBB.1.5的癥狀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腹瀉嘔吐等癥狀。
感染XBB.1.5毒株的癥狀和其他毒株沒有太大差別,根據感染者的體質不同以及感染的病毒數量不同,癥狀也會有一定的差異性。大多數人群都是輕癥或無癥狀感染者,只有少部分的人群會出現重癥。
在感染XBB.1.5毒株后要多注意休息,觀察病情癥狀,出現胸悶氣短、嗜睡、食欲不振的情況要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在2月15日發布最新情況中
也明確提到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3日
共發現本土重點關注變異株14例
↓↓↓
那么,新冠病毒新增變異株
是否會大面積流行?
著名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專家曾光教授表示,對于新冠病毒新增變異株目前是否會大面積流行,重要的是取決于兩點:一是變異株的傳播性和致病性,二是人群的易感性。另外,社會因素、自然因素也會影響病毒的傳播過程。
“目前中國10多億人群在短時間內集中發病后獲得了自然免疫,相當于普遍接種了一次疫苗,而且這次自然感染免疫是在全國已經接種34億劑次疫苗的基礎之上獲得的,我國易感人群已經不足全人口的10%。”曾光教授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可以說,我國民眾短時間內形成如此大規模的免疫屏障,其他各國沒有出現過,我國的自然感染率已經高過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免疫屏障是相當牢固的”。
“當前感染高峰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我們還沒有發現能夠突破免疫屏障的變異株。針對新增的變異株,我們需要繼續觀察,與其相信預測不如做好實戰探測,以早期發現病毒的演變,為應急決定最適合的疫苗接種策略服務。”曾光說。
面對新冠病毒新增變異株
哪些人群需要注意?
目前,兩類人群需要盡快接種疫苗,一是這次集中感染潮中既沒有進行過序貫疫苗接種又沒有被感染的人群,特別是其中的老年人和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二是兒童,特別剛滿3周歲尚未接種疫苗的兒童, 這類人群務必加緊接種。
曾光提醒,由于新冠病毒長期存在,即使世衛組織未來有一天會解除新冠疫情緊急狀態,也需要同時發布提示,至少要像對待流感那樣,將新冠作為全球監測的重點傳染病,并指導各國建立常規監測系統,探索建立類似流感那樣規范化的年度常規疫苗接種制度。
最近大家都覺得生活回歸常態了
是新冠病毒“突然消失”了嗎?
↓↓↓
新冠病毒“突然消失”了?
李侗曾醫生表示,從國外的很多地方來看,新冠疫情是沒有那么容易消失,往往是一波疫情之后,過兩三個月就又來一次小的疫情,甚至有的地方是每隔3到6個月就來一次疫情。所以,我們國家剛剛經歷這樣一次大的疫情高峰,那么下一波是什么時候出現,會到什么程度,我們現在都還不知道,我們只能是說做好這方面的監測,同時,也提醒這些脆弱人群,他們要更好的防護自己。
我們感染之后一般保護期是3個月到6個月以上,那么對于免疫力好的人,可以保護6個月以上;免疫力差的人,可能3個月以后他的保護率就下降了。但是在3到6個月之內,我們相對是安全的,除非這個病毒再發生特別明顯的變異。
第二波感染高峰為什么沒有出現?
春節期間大規模人員流動,第二波感染高峰為什么沒有出現?
李侗曾醫生表示,從12月到1月初,這段時間其實大部分地區的人,可以說80%以上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在剛感染之后,大家康復了,我們的免疫系統戰勝了病毒,這段時間抗體水平是比較高的,所以這次春節雖然有很多人員流動,大家也參加了很多聚會,但由于我們這個病毒目前還沒有發生太大的變異,所以大家也沒有出現新的疫情高峰。從目前來看已經平穩度過了這段時間。
未來還會出現“新冠大流行”嗎?
李侗曾醫生表示,因為不同的國家地區采取了不同的防疫的策略,所以我們現在看到全世界是不同步的。有的地方是幾波疫情,有的地方是間隔長,像中國這樣的,它是突然間形成了一個免疫屏障,那么所以在短時間內其他國家流行的毒株到了我們這兒,它就流行不起來。
新冠病毒還會有“變異”嗎?
未來新冠病毒還會變異嗎?
會有“超級變種”嗎?
李侗曾醫生表示,傳染病的這個發病情況,它一個是看人的免疫力,一個是病毒的致病力。當然就是說,還有最后是兩個相互作用,看看是誰更強一些。我們以后的這個趨勢,其實我們現在估計,如果它(新冠病毒)不再發生特別大的變異,那么它的致病率是下降的,對群眾的影響是變小了。所以大家也在估計說,這個病毒它的變異是不是已經到了它的天花板了,那么它再增加免疫力,或者增加逃逸能力,都是不會太明顯,有這樣一個趨勢。所以我們估計以后可能就是相對平穩了。
總體來說,從歷史上我們看其他的傳染病,也是隨著時間長 ,它應該是說致病力下降了,但是傳染性變強了,因為病毒它自己的目的并不是說我一定要打敗人類,我不是非得要把宿主給他致死,或者非要把他弄得傷痕累累,病毒自己其實它只要復制自己,就達到它的目的,它只要生存,傳播出去就完成它的任務了。新冠病毒給我們看到它在上呼吸道復制,這樣它傳播速度就更快、效率更高,但是它在上呼吸道復制,我們肺炎的發生率就少了。另外,從人類跟病毒的斗爭來看,如果說這個病很重,都得肺炎癥狀很重,那我們采取更積極的防護措施,它就更難生存。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