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建設幸福美好新天水的時代強音
——2022年天水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一場場理論宣講動真情、接地氣、入人心;
一篇篇新聞報道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
一臺臺文藝演出有筋骨、有溫度、有韻味;
……
回眸2022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既如戰鼓雷鳴催人奮進,又如靜水深流浸潤人心。
這一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主線,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講好新時代天水高質量發展故事,唱響新征程天水奮進凱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天水凝聚了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
筑牢理論之基,增強思想“引領力”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思想武裝就要跟進一步。
一年來,全市宣傳思想戰線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提升理論學習質量、加大宣傳闡釋力度、拓展理論宣講廣度,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以上率下抓實理論學習。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和市級黨員領導干部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示范帶動作用,堅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等主題,認真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等理論著作,開展集體學習研討;縣級以上黨委(黨組)中心組全年開展專題學習1530余次,不斷把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引向深入。
——打造平臺創新理論宣講。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全市宣傳思想戰線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簡單易懂、輕松有趣、入腦入心的宣講方式有效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原汁原味”帶到基層,受到干部群眾熱烈歡迎。
“要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黨的二十大的主題、主要成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進事業發展。”
“要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過去5年的工作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
……
市委宣講團,百姓宣講團,青年宣講團,校園宣講團,新時代理論宣講團五支隊伍,帶頭深入機關、企業、學校、社區、鎮村一線等單位,與基層群眾面對面互動交流,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為實現黨的二十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團結奮斗。
一時間,在企業、在農村、在機關、在校園、在社區……一場場入腦入心、高質量的宣講陸續開展。
一年來,我們不斷創新宣傳方式,突出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緊密結合新時代10年群眾身邊可知可感的新變化、實實在在的新收獲,開展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全國“兩會”精神和高質量發展等專題宣講1.74萬場(次)。
——統籌資源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充分整合全市戶外電子屏、樓宇電視、公交車載電視、出租車車體電子屏等社會資源和微博、微信公眾號、客戶端、網站等新媒體宣傳平臺,結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黨的二十大、省十四次黨代會、市第八次黨代會等重要會議精神擬定宣傳標語,深入解讀闡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的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在全市營造了濃厚的學習宣傳氛圍。
——面向實踐深化理論研究。2022年12月16日,天水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市社科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開啟了天水社會科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一年來,全市社科界專家學者圍繞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和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打造“五區五中心”等主題開展理論研究闡釋,舉辦全市理論社科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研討會,刊發理論闡釋文章近400篇。開展了“百名社科專家下基層大調研”活動,策劃編纂《中華伏羲文庫》。建成開通“學習強國”天水學習平臺,學員人數達92762人,供稿量14052篇,拓展了全市黨員干部理論學習的載體和平臺。鮮活的理論表達、豐富的知識含量、便捷的功能服務,天水學習平臺迅速走紅“朋友圈”。
壯大主流輿論,培塑發展“動力源”
黨的工作重心在哪里,群眾的關切在哪里,輿論引導的陣地就在哪里。
一年來,全市新聞戰線緊扣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工作主線,精心組織“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重大主題宣傳,策劃推出“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我們這十年”“喜迎二十大”等專題宣傳活動……以融合傳播、全媒表達,奏響了禮贊黨的二十大、譜寫時代新篇章的昂揚主旋律。
——重大主題宣傳報道濃墨重彩、不斷出新。無論是黨的二十大、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市“兩會”等重大會議活動報道,還是“一把手談落實”“黨組織書記專訪”“四強”行動在天水等專題宣傳活動,市內主流媒體總能找準位、站好位、不缺位,充分挖掘和展示新時代10年天水的發展實踐和重大成就,推出一大批鮮活稿件,強力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展現精氣神。
——經濟宣傳提振發展信心。全市宣傳思想戰線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宣傳全市經濟穩中求進、逆勢而進的良好勢頭,報道全市深入實施“四強”行動、做細“五量”文章和打造“五區五中心”方面的有力措施和亮點成效,組織開展“優化營商環境 激活發展動能”“堅定信心穩住經濟”“四強”行動在天水等專題系列報道,推出一大批有亮點、有特色、有份量的新聞報道、評論言論、融媒體產品,形成強大宣傳聲勢,鼓舞了全市人民的精氣神。
——對外宣傳展示天水形象。積極協調央視國際頻道對公祭伏羲大典進行現場直播,大典全網累計閱覽點擊量達3.02億次。全年累計在中央媒體刊播各類稿件1.03萬條。在央視《百年百城》大型直播活動中,我市以超720萬次的點贊,位列全國點贊排行榜首位,被評為“百年百城·最佳人氣城市”。
——疫情防控宣傳引導有力有效。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重要節點,全市新聞戰線聞令而動、傾力而為,組織召開天水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6場。大力宣傳防控方針和工作舉措,普及防疫科學知識,生動講述抗疫感人故事,全市各級各類媒體累計采寫發布和轉載推送涉疫情防控稿件24221篇(條),引導各地不斷提升科學精準防控水平,源源不斷帶給廣大人民群眾信心、希望和力量。
——媒體融合效應加速釋放。2022年9月28日,天水市融媒體中心揭牌,標志著全市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邁入了“融合發展、多元傳播”的新發展階段。各縣區融媒體中心積極探索“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發展方式,在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2022年度融媒體傳播力總榜單中,秦州區融媒體中心榮登榜首,秦安縣、清水縣融媒體中心位列全省第六和第十三。打造引導輿論、凝聚共識、服務群眾、對外宣傳的權威平臺,“天水發布”兩微的統籌管理和內容編發全面加強,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高。
厚植文明底蘊,彰顯城市“魅力值”
文明,是一座城市厚重的底色,見證著一座城市的溫暖與感動。
在2021年度全國文明城市地級以上提名城市測評中,天水市綜合成績名列全國第十三、全省第一,創甘肅省歷史最好成績。
一年來,我市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深入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強國復興有我”為主題的宣傳教育,精心組織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活動,面向基層、熱在群眾,不斷推動社會文明風尚持續向好、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高。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拓展“圖說我們的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等公益廣告刊播,在公園廣場、主次干道、景區景點等場所載體刊播公益廣告100多萬次,推動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開展“我們的節日”“做文明有禮天水人”等主題活動,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培育文明風尚。精細化、常態化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書,榜樣是鮮活的價值觀。一年來,我們持續開展不同領域、不同群體榜樣模范的培育選樹推介工作,積極組織開展“奉獻天水•十大人物”、天水市第八屆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選樹活動,其中2人入選第八屆甘肅省道德模范、4人入選“甘肅好人”、1人入選“中國好人”。舉辦“德潤天水 喜迎二十大”先進事跡宣講報告會,拍攝微電影《初心》,集中展播、推送“時代楷模”影視劇和先進典型公益廣告,進一步增強典型宣傳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弘揚主流價值觀、引領社會正能量。
——德育為先,“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組織開展以“喜迎黨的二十大 強國復興有我”“愛家鄉、愛祖國”“新時代好少年強國有我”等為主題的思政教育活動260余場(次),開展以“賡續紅色血脈 培育時代新人”紅色講解員進校園活動,“喜迎二十大 爭做好隊員”“少年兒童社會實踐營”為主題的紅色基因傳承教育活動100余場(次)。開展以“中華經典誦寫講”等為主題的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300余場(次),引導廣大青少年群體不斷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文化自信。評選2022年度“新時代天水好少年”24名,其中5名入選“新時代甘肅好少年”;評選第四屆市級文明校園37所。
——文明實踐,惠及百姓。成立天水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開展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調研評估。堅持“一縣一品牌、一鎮一特色,一村一亮點”,完善“五單”服務流程,創新打造了“暑假小小志愿者”“四點半課堂”“愛心發屋”等特色品牌項目。
繁榮文化事業,提升群眾“幸福感”
2022年10月,天水市舉辦了喜迎黨的二十大專題文藝晚會。整個晚會分《我們這十年》《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領航》四個篇章,以情景劇、大型歌舞、相聲、音樂快板等形式,熱情謳歌黨的光輝歷史,深情禮贊祖國繁榮昌盛,展現10年來天水兒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拼搏精神。
晚會一經在線推送,網友們反響熱烈,紛紛參與實時評論,給予點贊好評。
……
一年來,我市堅定不移增強文化自信,立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著力以改革創新舉措激發釋放發展動能,持續推進文化事業產業全面發展。
——文化惠民工程扎實推進。完成6個縣區文化館公共文化云平臺建設,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紅色文藝輕騎兵”惠民演出269場(次)。組織全市133個農村放映隊放映31236場次,觀影人數達76.6萬人次。著力推進全民閱讀“七進”工程,完成907家農村幼兒園“小書架”、2540家農家書屋出版物補充配送。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等單位被評為第九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先進單位。
——文藝創作持續繁榮。創作推出文藝作品632件,舉辦線上線下展覽展示活動156場(期)。我市6件作品獲第十屆敦煌文藝獎,4件作品獲第八屆黃河文學獎,2部作品獲第五屆甘肅民間文藝百合花獎•學術著作獎,3部影片獲第九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金海棠獎”。獨角戲《村長開會》作為全省唯一入圍作品參加全國第十九屆群星獎戲劇類決賽。
——文化傳承保護進一步加強。成立了“伏羲文化研究院”,舉辦了2022年伏羲文化論壇。甘谷雅路人非遺文創產品研發中心38個作品進入故宮銷售。市博物館“賡續紅色基因——天水市革命傳統教育現場教學課程”入圍2022年度全國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初評。圪垯川遺址、洛門關帝廟等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入選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文化產業質效提升。印發《天水市“十四五”時期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實施方案》,實施“兩區”“七大工程”建設,將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與文旅農康融合發展試驗區納入“華創區”的“大盤子”一體推進。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工作,謀劃部署推進6項改革事項,各項任務有序推進,年內全部完成階段目標。
歷史寫下輝煌過往,時間掀開嶄新一頁。站在新的起點上,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正意氣風發、昂首前行。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統攬,我市將深入推進理論武裝、意識形態、輿論引導、精神文明、文化文藝各項工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天水凝聚廣泛的奮進力量、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