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在沙特的青春時光
胡春艷 杜林
在沙漠里建高鐵、修公路、架橋梁、造房子——作為中鐵十八局沙特公司工程管理部經理,劉偉和他所在的團隊一直在做聽上去不可思議的事。元宵節剛過,劉偉又踏上了奔赴沙特的萬里征途。
這群年輕人在遠離祖國的沙特筑路,整日與驕陽、鋼筋為伴,在茫茫大漠和千溝萬壑間,建成了世界上橫穿沙漠時速最快的鐵路——麥(加)麥(地那)高鐵,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智慧和中國速度。他們的青春汗水,也見證了以中國高鐵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與工程建筑行業,愈發從容地走向世界舞臺。
長長的列車在沙漠中呼嘯而過,仿佛一道一閃而過的銀光,有時候劉偉會覺得,那像極了自己的青春時光。接到赴沙特參建麥麥高鐵建設任務時,劉偉還是剛參加工作兩年的小伙子,“當時想著把高鐵項目干完就回來。”他笑著回憶。可隨著公司在當地的項目數量不斷增加、體量不斷增大,工程愈發需要人,特別需要經驗豐富且英語好的復合型技術人才,他的歸期也一拖再拖。
時光的確在劉偉臉上留下了印記。他今年37歲,看上去比同齡人更顯老些。他工作的地方酷暑難耐,每年有360天都是萬里無云的大晴天,夏天平均氣溫高達45攝氏度,每天長達七八個小時的日曬讓他臉上長出了不少斑點。
工作的艱苦對他而言不算苦,最難熬的是長年遠離祖國和家人。為了趕工期進度,他往往要隔七八個月才回家一次,初到沙特那幾年,因為手機基站離得遠,他們很長時間都沒法跟家人聯系。而近幾年因為疫情,他又不得不刷新了與家人分別的最長紀錄——19個月。今年,劉偉的孩子已經5歲了,而孩子一共只見過爸爸3次面。
今年春節,劉偉迎來了難得的假期,乘坐著自己參建的高鐵踏上歸途讓他感慨萬千。窗外,昔日的荒丘蓋起了阿拉伯特色的建筑,寸草不生的地方出現了綠洲,人煙稀少的地方崛起一座新城……
他清楚地記得,建設這條高鐵過程中,最困難的時期就是攻下麥加車站特大橋,那是全線的重點控制性工程。這座大橋全長1556米,橫跨5條公路,最大寬度72.6米,可容納20輛中型轎車同向并排行駛,創下了世界沙漠高速鐵路橋梁中的寬度之最。
這樣大跨度的鐵路橋施工作業在當地根本沒有經驗可以參考,建設的難度非常大:大橋處于地震帶,年最高溫度可達到55攝氏度,同時風沙頻繁,施工環境極其惡劣。果然,最初的方案很快失敗了,“我們的預制箱梁模型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下出現了大面積開裂。”劉偉和團隊立刻成立攻關小組,通過公司幫助協調,他們聯系了國內的專業院校,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數據對比,終于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高溫。攻關小組想了各種辦法給混凝土“降溫”。比如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加冰水、添加緩凝劑,同時通過預埋散熱管、預制梁頂部蓄水等,終于讓混凝土內部溫度降了下來。裂縫難題解決了。
不僅如此,團隊還盯住高速鐵路橋梁存在的技術隱患,首次將具有高流動性和高穩定性的高流態自密實混凝土投入現場使用,效果非常好。當時沙特交通部組織全線來中國建設團隊學習,當地專家對這些年輕建設者們贊不絕口,該項目也成為中國高鐵享譽世界的新名片。
目前,全長450公里的沙特麥麥高鐵最高時速可達360公里,將“圣城”麥加到麥地那的通行時間由原來的4個小時縮短到兩小時,極大緩解了當地的交通壓力,旅程也變得更加舒適。
時至今日,中鐵十八局集團作為中國鐵建系統5家獨立開展海外經營的非外經單位之一,進入沙特市場已經22年,先后參建、承建了30余個項目。一項項重點工程,像是一條條寬闊的“中國大道”通向世界。對劉偉而言,最幸福的時刻是,外國友人坐在中國人參建的高鐵列車上豎起大拇指說:“China is great!(中國真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