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和廣東省廣州市先后報告猴痘感染病例。
猴痘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建議大家要積極了解猴痘預防知識、做好健康防護。若在國內外有可疑動物、人員或猴痘病例接觸史,或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應主動就醫,并告知接診醫生境外旅居史和接觸史,以協助診斷和治療。
1、猴痘是什么?
猴痘是一種罕見的人畜共患病,罪魁禍首是猴痘病毒,這種病毒屬于痘病毒科下的脊椎動物痘病毒亞科的正痘病毒屬,同屬病毒的命名常與感染的動物有關,像什么兔痘、水牛痘、駱駝痘……而同亞科的病毒命名也有很多是這個風格,像什么雞痘、豬痘、山羊痘……
人感染猴痘病毒后,癥狀包括皮疹、起水皰并發展成膿皰、發熱、疲勞、肌肉痛等。猴痘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只要不出現嚴重并發癥,即使只對癥治療或者不進行治療也會自己好,但是少數人的病情可能會很嚴重,發生虛脫、衰竭而死亡。
而且猴痘的病死率并不算低,視毒株和病人的具體情況,病死率約為1%-10%,對兒童來說尤其兇險。不過,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猴痘本身是比較罕見的疾病,而且主要分布于中非、西非地區,對我國來說影響并不是很大。
2、感染猴痘后有哪些臨床表現
潛伏期5-21天,多為6-13天。發病早期出現寒戰、發熱,體溫多在38.5℃以上,可伴頭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癥狀。多數患者出現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淋巴結腫大。
發病后1-3天出現皮疹。皮疹首先出現在面部,逐漸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離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較軀干更為多見,手心和腳掌均可出現皮疹,皮疹數量從數個到數千個不等;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結膜和角膜等。皮疹經歷從斑疹、丘疹、皰疹、膿皰疹到結痂幾個階段的變化,皰疹和膿皰疹多為球形,直徑約0.5-1厘米,質地較硬,可伴明顯癢感和疼痛。
從發病至結痂脫落約2-4周。結痂脫落后可遺留紅斑或色素沉著,甚至瘢痕,瘢痕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年。部分患者可出現并發癥,包括皮損部位繼發細菌感染、支氣管肺炎、腦炎、角膜感染、膿毒癥等。
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后良好。嚴重病例常見于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預后與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狀況和并發癥嚴重程度等有關。西非分支病死率約3%,剛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約10%。
3、天花疫苗可以預防猴痘嗎
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經常被相提并論,它們確實關系比較親近,都是正痘病毒屬的。但從殺傷力上來說,二者卻相差很大。
目前看猴痘的病死率在1-10%,而天花則可達30%,而且天花的R0可達3,也就是說在無疫苗接種、無防護的情況下,1個天花患者能傳染給3個人,正因為如此,天花在被人類徹底消滅前的100年里,殺死了約5億人。
幸好,人們很早就發現了對付天花的人痘、牛痘的方法,最后終于研究出了針對天花的疫苗,于是天花節節敗退,到了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在全世界內徹底消滅了天花病毒。因此1980年以后,全球都陸續停止了天花疫苗的接種。
那么天花疫苗和猴痘又有什么關系呢?
原來,由于猴痘病毒跟天花病毒關系比較近,接種過天花疫苗后,同時能獲得對猴痘病毒的保護,目前估計約有85%的保護率,也有研究者認為保護率其實沒有這么高,但仍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甘肅疾控提醒您: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做好手衛生
避免捕捉、宰殺、生食當地動物
不要與有癥狀者密切接觸
是預防猴痘病毒最有效、經濟的辦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