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聞訊(記者王蘭芳)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7月5日,由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政協、退役軍人事務局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以及張輝烈士后人組成的考察團一行專程來到天水,祭奠英烈,考察收集張輝烈士的英雄事跡,同時借鑒學習天水市保護利用傳承紅色文化資源方面的方法和舉措,弘揚革命先烈精神。
考察調研團一行先后前往天水市秦州區娘娘壩鎮牡丹山張輝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館、李子園張輝烈士犧牲地等地,舉行莊重的祭奠儀式,并看望慰問為張輝烈士守墓半個多世紀的李逢春老人家屬。
祭奠英烈
87年前,時年25歲的紅二方面軍第十六師師長張輝率領隊伍在天水市秦州區娘娘壩與敵人展開英勇戰斗,不幸身負重傷,最終壯烈犧牲。87年來,秦州兒女以不同方式憑吊先烈、緬懷英雄事跡。2021年5月19日,苦苦尋找張輝下落數十載的后人們不遠千里從湖南來到天水,圓了幾代人的尋親夢。本報曾以《苦尋烈士下落數十載一朝夢圓 紅軍師長張輝后人千里祭英烈 時隔85年,幾代人的尋親夢在天水實現》對此事予以報道。
張輝烈士陵園
近年來,在天水各級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各有關部門將張輝烈士陵園修葺一新,表達秦州兒女對張輝烈士在這片熱土灑下熱血、獻出寶貴生命的深切緬懷和無限追思。
活動現場,大家紛紛表示,要傳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使紅色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并通過這次活動加強甘肅天水和湖南岳陽平江的交流與合作,用實際行動賡續“紅色血脈”,用精神內核激發“紅色能量”,在重溫紅色歷史中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奮進力量,讓每一處革命文物都成為“精神富礦”。
相關鏈接
張輝,字岳,號顯輝,又名八秋,1911年1月23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縣三陽鄉,1926年投身農民運動,任晉平農民協會秘書、梭鏢隊副隊長,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平江游擊大隊西區二中隊分隊長,短槍隊副隊長,并帶領游擊隊參加了平江“三月撲城”戰斗和平江起義戰斗。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五年歷任紅軍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團長職務;一九三六年長征途中由于張輝英勇善戰,具有優秀的指揮才能,被提升為紅十六師師長。一九三六年十月五日,北上途中,在甘肅省天水市娘娘壩鎮與國民黨軍作戰時壯烈犧牲,年僅二十五歲。
從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六年十年間,張輝與賀龍、王震、肖克一起參加了開辟湘鄂川黔根據地的斗爭以及一、二、三、四次反圍剿戰斗,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他關心戰士,愛兵如子,戰斗中能征善戰,身先士卒,功勛卓著,他為長征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重要貢獻。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中的杰出代表,在黨的史冊上譜寫了絢麗的篇章,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中華著名烈士”。
原文鏈接:https://blxwnews.benliuxinwen.com/share/ArticleShare?ArticleId=1759680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