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緬甸移交電詐犯罪嫌疑人,這是一個信號

    8月23日,據中國駐緬甸大使館消息,有6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分兩批在仰光國際機場由緬甸警方交給中國警方工作組押解回國。這是繼今年6月押解6名在緬電詐犯罪嫌疑人回國后第二次押解。日前,中泰緬老四國警方啟動合作打擊賭詐集團專項聯合行動,旨在嚴厲打擊本區域電信網絡詐騙和網絡賭博犯罪,堅決扭轉人口販運及綁架、拘禁等犯罪高發態勢。

    近日,隨著以跨國電信網絡詐騙為主題的電影《孤注一擲》開始全國點映,輿論對于電詐的關注驟然密集,熱度空前。該影片直觀地講述了人們如何被騙進詐騙團伙,如何求救無果,被騙者如何一步步落入詐騙團伙的陷阱,被詐騙的人又是如何一步步家破人亡。雖然圍繞影片本身的爭議不少,亦有不少觀點指出影片仍未能揭示電信網絡詐騙的殘酷程度,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完成度如何,這一影片取材自上萬真實案例,也確實引發了輿論對真實詐騙案件的大量關注與熱烈討論。

    現實社會中,被詐騙改變了人生的何止萬人,因詐騙而令家庭支離破碎亦不難想象。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公安機關破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46.4萬起,同比上升5%。2022年4月,《民主與法制》周刊關于反電信詐騙的系列報道指出,據不完全統計,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涉案金額已經超過兩萬億人民幣。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受害者之廣,類型之多樣,危害之大,不言而喻。

    在電信詐騙案件中,總有人苛責受害者,認為是其蠢笨或貪財才引致災禍。實際上,無論是影片還是現實中的案件都顯示詐騙受害者并不乏高智商人士,受騙原因亦不可簡單歸結為一個“貪”字。在提醒潛在受害者提高防騙意識的同時,更應當著重于打擊罪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除了傳統的假冒公職身份、網絡投資詐騙和兩卡詐騙之外,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甚至有專門針對某個群體的騙術,如招聘外語流利的騙子專騙留學生,或以跟蹤、起底等方式針對財富階層的個體設計“定制化”騙局。詐騙變得越來越“垂直”,對此,有人以“不是你不會被騙,而是適合你的詐騙劇本還沒有出現”奉勸公眾不要掉以輕心。

    電信網絡詐騙如此猖狂,除了技術手段與網絡匿名性之外,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主要為跨國犯案,由于各國司法體系有差異,亦缺乏固定的合作方式,導致跨國電信詐騙案件的追查和起訴變得復雜和困難。如今,在電信網絡詐騙得到大量關注的背景之下,緬甸再次移交電詐犯罪嫌疑人,無疑為被詐騙陰影籠罩的公眾打了一支強心劑。

    與此同時,還需提醒大量可能因一念之差而被困于電詐園區行騙的人,切勿輕信“無風險高薪工作”。據報道,有大量基層騙徒被困于電詐園區以實施詐騙,限制人身自由與挨打在園區內都是常事,甚至要脫離園區還需家人付巨款“贖身”。一位長期從事反電詐、境外勸返解救的警察,在受訪時表示,近年來陷入電詐園區的人,“絕大部分是自愿過去的,回來就講自己被騙。”必須提醒這一部分心存僥幸之人,拒絕成為詐騙分子,不僅是為了受害者,也是為了保護自己與家人。

    公眾苦電信網絡詐騙久矣,緬甸移交電詐犯罪嫌疑人,至此,打擊跨國電詐犯罪上的國際合作取得了初步進展。然而,一切只是剛剛開始,如何通過跨國協作與信息共享,逐漸形成常態化機制,為公眾的人身財產安全提供更進一步的保障,仍是未來的一大挑戰。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