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鄉愁一詞成了網絡的熱搜詞、人們的口頭禪和新聞媒體中出現頻率極高的詞語之一。一旦有與家鄉關聯的人事,則就什么思念鄉愁、難忘鄉愁、記住鄉愁、懷念鄉愁、品味鄉愁……這鄉愁、那鄉愁,東鄉愁、西鄉愁,南北鄉愁地愁個沒完沒了,好像在回憶感念家鄉的人事方面,除了鄉愁就再也找不出能夠更好地表達其意思的詞兒了。
愁啊、愁啊地聽的時間久了,心里總覺得不是個味兒。心想:這個愁字有多好、有多迷人,魅力怎么這么大?難道家鄉除了愁,就再也沒有值得去思念、去記住的令人愉快高興的人事了嗎?
愁,雖然屬于一個比較中性的字,但畢竟不是一個上佳字。但凡說愁,人們總不會往好處想。古人寫愁的文章、詩詞很多,但大都反映的是不如意、不稱心和著實使人揪心等等的人事,沒有把一些可以讓人憶之而愉快喜悅的人事當愁來寫。竊以為,把鄉愁改作鄉情來說不更好嗎?如:記住鄉情、難忘鄉情、感念鄉情和寄托鄉情等等。
何以為情?
一是感情。如熱情洋溢;情不自禁等。《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荀子·正名》:“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
”二是愛情。《后漢書·烏桓傳》:“其嫁娶則先略女通情。”李煜《更漏子》:“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三是民心、輿論等。《晉書·蔡豹傳》:“內撫將士,外懷諸眾,甚得遠近情。”
當然,還有情趣、情理、道理、情態、情面、本性和情況等之解。由情字組成的詞語有:世情、民情、人情、心情、同情、交情、友情、盡情、性情、事情、 留情、陳情、承情、苦情、感情、恩情、實情、細情、知情、熱情、表情、神情、才情、詩情、鐘情、愛情、深情、柔情、真情、隆情、忘情、癡情、多情、溫情、盛情、幽情、激情、道情、矯情、薄情、厚情、私情、慰情、領情、容情、諒情、無情、有情、長情、行情、骨柔情和未了情,包括鄉情等等,大都反映的是感情、情緒、情理、人情和世情等等之類含有正面影響的詞匯。
由情字打頭組成的成語也有數十條,如:情深似海、情若手足、情投意合、情同骨肉、情同一家、情同魚水、情至義盡和情人眼里出西施等等,也大都是用來反映愛至彌深、情意滿滿的親情友愛之類的正能量詞語。由情字打頭組成的詞語也很多,大致情形如是,這里不再例舉。
何以為愁?一是憂愁。《古歌》:“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二是形容景象慘淡。班婕妤《搗素賦》:“佇風軒而結睇,對愁云之浮沉。”郝名遠《白鸚鵡賦》:“若炎洲之愁霧。” 由愁字組成的詞語有:離愁、憂愁、深愁、哀愁、窮愁、閑愁、悶愁、澆愁、無愁、消愁、破愁、掃愁和萬斛愁,包括鄉愁等等,大都是致愁去愁之類含有負面影響的詞匯。由愁字打頭組成的成語也有不少,如:愁腸百結、愁腸寸斷、愁眉苦臉、愁眉不展和愁山悶海等,但沒有一條是反映逾越快樂心情的詞語。由愁字打頭組成的詞語也很多,情況也是如此,這里不再例舉。
由以上對比而看,情里面不但包含了喜悅歡快之類的思想感情,也包含了苦惱哀愁之類的意思。所以說,用鄉情來表達對家鄉人事的思念、感念、追憶、懷念、寄托以及勵志等等,是再也適合不過的了。
個人愚思,一家之言。只作拋磚引玉,或許會有高人在為表達對家鄉人事的思念、感念、追憶、懷念和寄托等方面想出“絕妙好辭”來的。切盼!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