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熱點 > 正文

    雙黃連口服液:醫保藥店82元,網上只賣20多元!官方回應

    圖說:太龍雙黃連口服液 來源/采訪對象提供(下同)

    市民宋女士向“新民幫儂忙”反映,她在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購買雙黃連口服液,藥店售價82元,是互聯網藥店售價的差不多3倍。對此,宋女士很是不解,“同一種藥,線上線下的價格怎么差了這么多?”

    記者經過調查后提出問題,相關部門作出明確解釋,同時回應:此藥已被納入上海中成藥帶量采購目錄,即將執行“對折”新價格。同時,醫保局也在抓緊研究將互聯網藥店納入醫保支付的范疇。

    線上線下 價差明顯

    宋女士告訴記者,最近她在龍柏一村一家醫保定點零售藥店的醫保窗口,用醫保卡購買雙黃連口服液,價格是82元。

    后來宋女士意外發現,這種藥品在互聯網藥店的售價“便宜了很多”。她購買的雙黃連口服液,生產廠家是河南太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是20毫升×10支。記者在互聯網藥店看到,同廠同規格的藥品售價只有20多元。如美團買藥App多家店鋪的售價在27元至30元不等;天貓也有售賣,甚至還有比27元更低的。

    圖說:宋女士在線下藥店購買的雙黃連口服液,一盒82元

    圖說:同一款藥的網購價格

    采購藥價 可以參考

    宋女士納悶,這款雙黃連口服液,是醫保目錄里的藥品,什么價格才更加合理呢?

    記者登錄隨申辦市民云App,進入“醫院藥品采購查詢”欄目,鍵入關鍵字“雙黃連”,出現多條有關雙黃連口服液的記錄,其中廠家是河南太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有3項,但規格都不是20毫升×10支。一種是兒童型,另兩種規格是10毫升×6支和10毫升×12支。根據查詢說明,可以明確近30天內規格20毫升×10支的雙黃連口服液沒有采購記錄。

    但上述兩種規格的“太龍”雙黃連口服液價格,還是可以拿來參考的。記者首先選擇10毫升×6支的規格,多家醫療單位的采購記錄顯示,參考價是25元;接著選擇10毫升×12支的規格,參考價是50元。60毫升25元,120毫升50元,那么20毫升×10支(即200毫升)藥店賣82元,看上去是合理的。

    事實上,宋女士去的這家醫保定點零售藥店,雙黃連售價82元還算是“便宜”的。記者從本市另一家大型連鎖藥店了解到,同款藥它家根據“上海市醫藥采購服務與監管信息系統”備案價賣91元。上海醫藥管理部門規定,零售藥店可以加價一定比例銷售集采平臺藥品。

    這么說來,參照上海醫療機構的藥價,這款“太龍”雙黃連口服液,藥店不管賣82元還是91元,都未突破規則,在合理范圍之內。

    藥店藥價 允許上浮

    市民獲取藥物,主要有三種渠道:醫院、線下藥店和互聯網藥店,三者運營模式各不相同。那么,三者的藥價又是怎么定出來的呢?為何會存在這么大的差異?

    記者調查發現,隨申辦市民云App“醫院藥品采購查詢”欄目,能夠查詢到的是上海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藥品采購價格情況。欄目查詢范圍,是醫保目錄內的藥品;信息來源是上海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近30日上傳“上海市醫藥采購服務與監管信息系統”(陽光平臺)的數據。記者注意到,這個系統能查到的,是“醫院”而非“藥店”的藥品采購情況。

    依照醫藥管理規定,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采購藥品,與藥廠議定價格后,必須在“陽光平臺”上下單,且議定價格與訂單價格必須一致。鑒于國家對醫院有“零加成”規定,醫院的藥品采購價格應該等于銷售價格(與采購價格相同)。

    而藥店是營利性的商業機構,采購具有自主權,無須在陽光平臺下單;所售醫保目錄內的藥品售價,可比醫院藥價上調一定比例,但必須上傳“上海市醫藥采購服務與監管信息系統”。陽光平臺不負責也不掌握藥店對藥品的采購和定價,但報備、監督醫保藥品的銷售價格。

    而互聯網藥店以市場方式運營,藥品不納入醫保,市民買藥均是自費,”陽光平臺“暫未采購,藥價也沒有納入管理。

    由此可見,藥店之間,因進貨渠道不同,同一款藥售價的確可能不同;而擴展到藥店和互聯網藥店,因運營成本、渠道、補貼等不同,更有可能出現價格落差。互聯網藥店還可能不惜成本制造低價“爆款”拉動銷售量和關注度。同一種藥在藥店的售價高于互聯網藥店,是完全可能出現的情況。

    量采新價 即將執行

    宋女士表示,雙黃連口服液藥店不管賣82元還是91元都不算違規,這個“道理”她聽明白了,但互聯網藥店通常賣得就是便宜,對此她始終無法釋懷:醫保定點零售藥店的藥價,價格是不是也能低一點?

    上海市醫療保障局向記者答復:自2015年國家取消大部分藥品的行政定價以來,上海按照國家要求,堅持以市場定價為基本原則。藥品價格由醫療機構、藥店與生產企業議定產生,陽光平臺通過技術手段,確保供需雙方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議定價格。

    同時,醫保部門始終保持對相關藥品實際銷售價格的監測,一旦發現價格異常,將對供貨渠道、同種藥品外省市銷售價格、藥品在上海不同醫院不同藥店以及互聯網渠道的銷售價格進行核實,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約談,提醒供需雙方議定合理的售價。

    圖說:官方公示 來源/網絡截圖

    針對記者采訪函中提及的“太龍”雙黃連口服液,醫保部門表示已于今年8月納入上海中成藥帶量采購目錄,目前公示的中標采購價格為:10毫升×6支11.25元,10毫升×12支22.5元。預計10月份,相關價格將在上海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執行。

    據透露,為方便廣大市民通過互聯網配藥,醫保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將互聯網藥店納入醫保支付的有關工作。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