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通訊員 楊巖)北京市通州區玉橋街道積極響應北京市、通州區關于社會救助工作要求,強化救助響應,拓展服務方式,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救助體系,進一步加強民生保障工作,全面掌握困難群眾基礎底數和幫扶需求,做好“七有”“五性”“弱有所扶”工作。北京耀晨心理健康促進中心承接的北京市通州區玉橋街道2023年度精準救助項目,針對困難群眾,積極開展精準幫扶工作。社工深入走訪調查玉橋街道內需要幫扶的低保、低收入家庭和殘疾困難家庭。對救助家庭提供增能服務、助老服務、資源鏈等救助服務。
識別個性化需求,提升服務對象生活技能
在精準救助入戶核查服務過程中,社工深入開展調查評估、建檔訪視、分析研判救助方案,進一步整合社會服務資源,為困難家庭和對象鏈接多樣性的救助,開展專業上午個案、小組工作,確保救助過程及時、精準、順暢。
通過入戶調查,社工識別有個性化需求的低保、低收入、邊緣困難群體,在玉橋街道開展個案救助工作。在充分了解臺賬信息的基礎上,社工發現一位L阿姨有個案服務的需求,隨即進行聯系并約定時間來到L阿姨家中,與此交談以核實其基本情況后,確定其符合個案的條件,并將其列為個案幫扶對象。
服務對象L阿姨,59歲,住在通州區某公租房內,身體狀況較差,患有常見的慢性病,冠心病,一直需要帶速效救心丸,且日常走路時動作比較緩慢,一個人下樓梯時需要把扶樓梯扶手、墻等輔助工具,與此同時,服務對象經濟狀況每月只能依靠低保金維持生計。
在首次入戶探訪中,社工向案主介紹自己的身份和能為案主提供的幫助,運用尊重、接納、傾聽、同理心、真誠等服務技巧與案主建立專業關系,了解其迫切的需求。由于是第一次探訪,服務對象對社工身份還是抱有遲疑的態度,幸虧社區的工作人員在旁陪同,才打消了案主的疑慮。服務對象逐漸向社工訴說她生活上的艱難,總覺得自己人老了,干什么都不中用,越老身體越不爭氣,而且孤苦伶仃,身邊也沒什么朋友,從語言當中能感覺到負面情緒較高。社工便開導服務對象“老年時期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個階段,而這個階段也會隨之而來一些身體疾病,這是很正常的,每個老年人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所以您要正確看待這件事,這不是您的問題,而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階段和面臨的問題。”
一天上午,社工小姜接到服務對象的電話,表述由于出行不便的原因,無法出去買菜,目前家中已經沒有可吃的食物,希望社工可以提供幫助。社工得知服務對象當前緊迫困境后,迅速出發,前往服務對象家中。在路上,社工前往社區果蔬超市,為服務對象購買新鮮的芹菜、茴香、蒜苔、生菜等綠葉蔬菜,并將買好的新鮮蔬菜送到服務對象家中,服務對象表示十分感謝,邀請社工坐一會兒想聊聊天,在與服務對象交談中了解到服務對象家中的舊電動車已經不能騎了,夏季炎熱,由于身體原因,外出很不方便,表示想要賣掉舊的電動車,再買一輛新的。社工了解情況后主動幫助服務對象聯系二手市場,并根據服務對象的意愿挑選了合適的電動車。等電動車到了之后,社工來到服務對象家中為其講解安裝步驟,并幫助服務對象進行組裝。經過上次買菜難的情況,社工向服務對象推薦可以從手機軟件上網購蔬菜,會有專門的人員送貨上門,十分便捷,也可以減少出行。在征得服務對象同意后,社工向服務對象推薦現在社區中居民很常用的叮咚買菜,并幫助服務對象下載APP、注冊賬號、一步步教授服務對象挑選菜品,添加收貨地址,進行下單,很快,一名配送人員敲響了服務對象的家門,將訂單里的蔬菜送到了服務對象的手中。服務對象向社工表示這實在是太方便了,現在的社會資源真的很多樣,十分感謝社工,又學到了一門新的技能!社工考慮到服務對象年紀大容易健忘,于是出門前往打印店,將軟件的操作步驟截圖打印,標注好后,又送往至服務對象家中,方便服務對象記不清楚時,翻閱瀏覽。服務對象表示,社工真的是太周到了,再次表示感謝,期盼下次入戶相見。社工表示生活中遇到了困難,隨時聯系,同時叮囑在使用網絡時,要保護好個人信息,謹防壞人詐騙。
在增加社會參與方面,社會工作者邀請服務對象參與社區活動,一方面帶領服務對象參加其感興趣的手工活動,協助其認識新朋友,增加其在原有生活環境中的互動交流,從而增強其朋輩群體支持并增添生活樂趣。開展個案工作過程中,聚焦服務對象當前生活需求,從服務對象自身系統的維度出發進行干預。一方面通過鏈接生活照顧資源,協助服務對象改善生活質量、并增權賦能,提升服務對象獨居生活技能;另一方面協助服務對象建構屬于自身的社會支持網絡。通過一系列的幫扶工作,服務對象負面情緒得到較好的改善,能夠較為主動地與周圍鄰居互動。社會工作者計劃在后期繼續跟進回訪服務對象問題改善情況,若問題出現反復或有新的問題出現時,結合已與服務對象共同建立的處理方法進行延展,跟進問題的解決。同時,嘗試鏈接醫療機構、志愿者等多方資源,進一步完善服務對象社會支持網絡。
交流小組活動,讓老人互助快樂共行
社會工作者在前期走訪調研中發現,玉橋街道H社區有很多困境老年人因缺少家人陪伴、缺少朋輩群體支持、生活方式單一等問題,導致內心時常感到孤單和寂寞,心理疏導需求較大。因此,為了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強老年人面對生活的信心,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進一步幫助服務對象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交流支持系統,讓他們老有所樂,互助共行,為單調乏味的老年生活增添一絲的色彩。小組分六節活動進行,有13名老人參與其中。
第一節“相聚是緣,認識你我他”。社工引導組員“初次相識”進行自我介紹,并帶領小組成員制定了小組契約,樹立規則意識,為后續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了良好條件。隨后,社工帶大家進行團建游戲,增進彼此間的交流與互動,同時通過團隊合作的游戲對彼此有了一個進一步的了解。第二節“今天,與你分享我的故事”。社工引導組員圍繞曾經最開心的一件事、生活中最難忘的一件往事等方面進行分享,鼓勵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通過分享進一步增強組員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對小組的歸屬感。第三節“悅動指間,點亮美好人生”。社工帶領大家開始制作玻璃畫小夜燈,提高組員動手能力的同時,通過玻璃彩繪帶來的樂趣來滿足組員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豐富組員的文化生活。第四節“圈住快樂,展現更好的你”。社工帶領大家進行“圈住快樂”游戲。在分享和展示才藝過程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組員們的變化,大多數組員都積極主動地講解自己的故事,表演各種才藝,展現自我、表達自我,這大大增進了增進小組成員的凝聚力。第五節“釋放壓力,巧手裝扮生活”。社工主要是通過組員親手制作風箏,來增強她們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再通過帶領組員去戶外,放飛風箏,同時釋放自己的壓力。第六節“從不說再見,我們一起向未來。社工帶領大家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加深彼此的自我認識與生活自信心?;顒幼詈?,社工為組員們贈送了離別寄語,鞏固老人們在小組的學習成果和改變,增強對生活的美好期望。李阿姨表示:感謝我們在為期一個半月中的陪伴,讓她們在能夠有那么多的第一次嘗試,也希望我們能繼續開始類似的活動,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
“老亦有所樂,攜手齊相伴”小組六場活動,組員們表示很滿意。社工將繼續完善活動內容,擴大影響范圍,為更多的服務對象提供服務和支持。社工將開展更多樣化的活動形式,滿足不同服務對象的需求和興趣。北京耀晨心理健康促進中心繼續聯合玉橋街道緊盯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等困難對象,不斷完善對象分類困難人員的巡視探訪制度,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救助服務能力,積極推進精準救助工作,用專業的方法幫助困難群眾打通脫離困境的“最后一公里”,全力確保救助服務更到位、兜底保障更精準、社會服務更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