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老年人破解“數字鴻溝”
穆明祥
在“九九重陽節”到來之際,特寫此篇有關老年人話題的文章——《幫老年人破解“數字鴻溝”》,獻給天下所有的老年人。
居家看世界,一指通天下,是互聯網時代給人類社會帶來的驚人現實,而不是什么神話傳說。
互聯網時代給社會民生、生產生活帶來的高效、便捷和高質量發展,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比擬的。人們借助于互聯網,只要一動手指,居家就可以辦理自己想辦的好多事情,使得空間、時間、距離、事務等在每個人的指尖下變得隨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大大地節省了人們諸多的體力與精力。這尤其對老年人來說,更是好處多多,助力不小。
據悉,我國目前60周歲及其以上的人口已超過2.6億,預計“十四五”期間將突破3億大關。這是一個多么龐大的人群數字,也是一個多么龐大的消費群體?可在這么多的人群中,會熟練使用智能工具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填補這群人的“數字鴻溝”,將會使多少人受益于數字化時代,分享到多少數字化時代給予的數字紅利,同時,將會產生多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所以說,破解這群人的“數字鴻溝”,應是全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全社會需要認真解決的一個數字民生問題。
雖說社會已經進入到了數字化時代,但在這個龐大的人群中,大多老年人對上網、微信聊天、微信支付等仍然存在著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因之為其的生活、購物、出行、社交等造成了極大的阻力,難以分享到數字化時代帶來的高效、便捷紅利,故而影響到了其自身應有的日常生活質量。
讓所有的老年人都能熟練掌握和使用數字化設備、智能化工具顯然并不現實,但這群人中的大多數人還是可以通過學習能夠掌握這門“技能”的。這就要求社會,尤其是社區居委會、農村村委會等能夠根據本社區、本村老年人的具體情況,對有希望學習掌握這門“技能”人進行培訓,幫老年人突破“數字鴻溝”,給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注入數字活力,進一步提高其生活質量,使其感受到數字化時代的諸多利好;也讓因年齡關系難以出遠門的老年人通過網絡領略到祖國各地的大好河山、名勝景觀,甚至觀看到世界各地的美麗風光,了解到域外風情,這對拓展老年人的知識面和增強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樂趣,是會有極大好處的。
欲破解老年人“數字鴻溝”難題,除了社會在這方面對老年人多加關注外,其子女更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應扮演“第一責任人”的角色,擔負起破解父母、長輩“數字鴻溝”的不二重任,極盡自己應盡之義務。在教父母、長輩使用智能手機、上網瀏覽等方面,要有耐心,做到不厭其煩。因為老年人對智能工具使用不夠敏感,反應遲緩,這就需要子女晚輩們像老師教小學生那樣,一點一點慢慢而來,切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因老人們學得慢而表現出不耐煩等情緒,更不能說一些帶有傷老年人自尊的話。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健忘,今天學會了,兩天不操作、不使用又忘了。遇到這種情況,要多說鼓勵的話,使其建立自信心,切不可說“給您教了多少遍您都記不住”之類的話,挫傷老年人學習的積極性。
相信,通過社會各界的關懷,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幫助和家里子女晚輩們的共同努力,大多老年人都能適應智能化時代、使用智能工具、跨越“數字鴻溝”和樂享晚年幸福生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