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熱點 > 正文

    6200元/杯!天價咖啡合理嗎?網友:聽到價格就提神了

    6200元/杯!天價咖啡合理嗎

    網友:聽到價格就提神了

    執法人員:賣多少錢商家說了算,可前提得誠信經營

    近日,一則“上海市場出現每杯6200元的咖啡”的消息引發關注。一杯咖啡為什么那么貴?有人買單嗎?對于上海這座擁有全球最多咖啡館的城市而言,“天價”咖啡又意味著什么?

    咖啡定價高不違法

    但誠信宣傳是前提

    11月15日,記者來到銷售6200元咖啡的咖啡店,但現場已經沒有這款咖啡。店員解釋,這是根據老板的要求暫停銷售的,“豆子數量有限,目前預定掉了兩杯。”他說過,會與消費者協商兌現咖啡的時間,“一杯大約使用20克咖啡豆,按照1:16的比例做手沖。”

    至于這一“天價”咖啡的定價依據,店員說是用了今年巴拿馬最佳咖啡豆大賽(BOP)的冠軍咖啡豆,相關介紹就貼在咖啡店的墻上。

    根據公開報道,這款咖啡豆今年的全球產量約25千克,每千克售價在1萬美元左右。按照單杯咖啡用豆20克計算,算上烘焙時的損耗,咖啡豆的成本價大約240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700元。

    業內人士指出,1700元只是最基本的成本,算上交易時可能產生的手續費、關稅、物流成本,以及店鋪租金、人工成本、營銷成本等,品牌要溢價也無可厚非,“咖啡不是民生保障用品,沒有政府指導價,最終的價格可以由商家自行決定。只要明碼標價,就算是‘天價’也不值得大驚小怪,買不買的選擇權在消費者手里。”

    但一線執法人員提醒,“咖啡賣多少錢”由商家說了算,可前提得誠信經營,“商家既然說用的是BOP冠軍豆,應當向消費者證明這點。如果證明不了,那就涉嫌虛假宣傳,市場監管部門可以依法查處。”

    “天價”咖啡或是營銷手段

    不用為噱頭買單

    不過,大部分消費者對“天價”咖啡表示淡定,“這是商家的營銷手段吧?上海的咖啡選擇那么多,豐儉由人,一杯高價咖啡算不了什么。”

    “精品咖啡就像精品茶葉一樣,定價和溢價都與商家的經營策略、消費者的個人選擇有關,沒有統一的標準,屬于‘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白領羅晶是咖啡愛好者,會為了專門的咖啡豆和咖啡師探訪各種精品咖啡店,也與不少咖啡店的負責人成為朋友,不定期分享有特點的咖啡豆。

    她說,上海市場本來就不缺高價咖啡,“很多獨立咖啡館老板都有‘私藏咖啡’,不乏各種比賽的獲獎咖啡豆,價格都不便宜,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一杯不稀奇。不過,這類咖啡往往只與熟客分享,算是老板與客人共同作為咖啡愛好者的一種交流。大家在乎的不是價格,而是享受一杯風味獨特的咖啡,這種滿足難以用金錢衡量。”她覺得,此次商家公開售賣每杯6200元的咖啡,更像是一種營銷手段,“目的不是為了賣掉多少杯咖啡,而是用這個咖啡來吸引媒體和消費者的注意力。”

    從記者現場走訪看,也確實如此——不論是線上的分享帖,還是線下的買單者,很多都因“6200元咖啡”而來。事實上,該商家在售的咖啡并非都高高在上:常規杯裝咖啡定價在40元以內,而根據咖啡豆產地和等級制作的手沖咖啡價格要高一些,從每杯88元至688元不等。

    采訪中,消費者陳先生坦言自己是慕名而來,“店家能采購冠軍豆,說明對咖啡豆的要求比較高,所以來試試。再說,常規產品的價格不離譜,買一杯嘗嘗鮮。”從點評網站和社交平臺的分享帖看,大部分消費者選擇的是每杯幾十元的常規咖啡,同樣以“嘗鮮”“打卡”居多。

    也有很多消費者對商家的營銷不感冒。在該店家附近,至少有10家咖啡店,銷售的產品從每杯9.9元至三四十元不等。工作日午后,很多咖啡店門口都有等候的消費者。

    在一家咖啡店門口,上班族黃小姐選了一杯定價15元的美式咖啡,根據店鋪規則,因為她自帶杯子,可以再減5元。“10元喝一杯現磨咖啡,性價比很高。我對咖啡豆的要求沒那么高,就算讓我喝‘冠軍豆’,可能也嘗不出奧妙。”黃小姐覺得,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即便知道附近就有“天價”咖啡店,卻完全沒有“打卡”的興趣,“對我來說,咖啡就是下午工作的‘續命水’,不會為噱頭買單。”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