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帶動二級市場股票大漲、頭部影視大廠陸續入局,到近日成為監管下的“眼中釘”,飛速崛起的微短劇賽道再也藏不住了。
在之前《微短劇,從“8天破億”到“最短風口”》一文中,我們對小程序短劇的崛起及商業模式,作出相關解讀。
目前觀眾看到的這類小程序短劇,已經是發展一段時間后的產物。
這個賽道也的確催生出一些“爆款”,比如8天投放消耗破億的《無雙》、24小時充值破1200萬的《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24小時充值破2400萬《閃婚后,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如今已被下架、由咪蒙團隊打造24小時充值破2000萬的《黑蓮花上位手冊》……
但這就意味著小程序短劇可以“致富”了嗎?互動游戲帶火短劇賽道后,頭部影視大廠、“跨界”達人們,又為何紛紛投身于此?監管趨嚴后,它的明天又將如何?
在與從業者的交談中,我們逐漸找到答案。
“少數勝利者”的游戲
何明明是一位從做長視頻內容(網絡電影、網絡劇)轉型至豎屏短劇領域的新手玩家。
2022年初,他與其所在公司共同入局這個賽道。目前他們已拍攝了10多部小程序短劇,多與像小程序短劇“頭部玩家”九州文化這樣的平臺合作開發。
“與平臺合作會相對保險。一般平臺會給到劇本、一定的資金,然后給制作方一個打包費,這個承制費用,就是整個項目賺到的錢。當然也有別的合作模式。我們團隊前期多采取這種合作方式。”
何明明是從長視頻內容轉型做短視頻內容的“幸運兒”。其團隊拍攝的第一部女頻向微短劇,以7萬的制作經費,撬動1600萬會員充值。實現了“小賺一筆”的夢想。
但在這之后,公司的其他作品表現反而不佳。據他分享,目前已完成的16部小程序短劇中,只有兩部是小賺一筆,其余勉強回本。他坦言,這在業內是常態。
“雖然第一部作品我們做出了不錯的成績,在九州這樣的平臺也擁有了一定的挑選劇本的資格。但依舊難保證產出的作品每部都可以掙到錢。”
何明明和團隊也曾總結過原因,問題大致出在兩方面:
一個是劇本層面的問題。何明明分享,自己今年5月拿到了某小程序頭部平臺給到的一個劇本,在拿到該劇本時,他就和團隊預判,這部戲很難爆。
“人物非常多,故事講了十幾集了,都沒明確交代核心矛盾。這對于做小程序劇是致命的問題”,何明明說,平臺那邊也確實交代過,希望團隊可以給劇本簡單調整下,但由于大框架已經明確,細枝末節上的改動都已是徒勞。
“小程序短劇講究卡點,基本上每10秒就需要迎來一個“爽點”(反轉)。故事不需要非常復雜,人物一多,盤子就大了,主線動機不夠明確,這就讓整部劇失去了‘節奏感’。”
何明明十分看重“節奏感”,他表示這是一部小程序短劇的靈魂,包括后期在投流上,節奏卡的好的作品,會員充值也相對更高。
很顯然,他接到的這個本子不屬于這類作品。“我后面也想過,也許給它做成橫屏短劇,會更適合。”
讓何明明經常感到頭疼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把握制作小程序短劇的成本和進度。
他表示,公司第一部投資7萬的作品,平臺給到的成本實則只有5萬、拍攝周期應該是控制在7天。但當時由于缺乏經驗,最后團隊墊了2萬、拍攝時間也拖延至半個月。
但好在,最后效果不錯。“也算是有運氣成分在里面。”
像何明明這樣的“幸運兒”,在小程序短劇這個賽道確實不算多。此前在網絡劇領域打拼、2022年入局小程序短劇賽道的李瀟,則顯得“有點背”。
李瀟分享,當時自己一口氣拿出100萬制作經費預計拍攝三部小程序短劇,但最終由于經驗欠缺的問題,團隊凈虧50萬。這還不包括后期部分作品用在投流上的開銷。
而據他透露,這個行業里真正能夠賺到錢、或者說押中爆款概率的不超過10%,剩下的90%里,80%可以做到維持回本,還有10%就是純虧損。
這個數據與此前九州文化分享的數據基本持平。
“大家在分享戰報時用的都是投流消耗,或者是X小時充值量達到X,沒有哪家制作方說我這部劇凈利潤是幾千萬、幾個億。行業里,入局比較早的小程序短劇,之前ROI有達到1.5-2左右的,現在賺錢的基本是維持在1.1-1.2之間,即投入1元,獲得1.1-1.2元。”
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8天投流消耗破億的《無雙》,實際營收大概在1100萬左右。這還沒有除去平臺拿到的分成,何明明預測制作方最終收益可能會在四五百萬。
“平臺永遠是拿大頭的那方。”
李瀟表示,不僅僅是像九州、點眾科技、番茄這樣的頭部小程序平臺有利可圖,抖音、快手、小紅書、騰訊這樣的第三方流量平臺,也因為小程序短劇中最重要的“投流”環節(注:一部小程度短劇能不能火,投流起到關鍵作用),而坐收漁翁之利。
國聯證券11月1日發布的研報預估,按字節披露的數據,短劇行業2023 年全年廣告消耗達到183億左右,假設短劇行業的投放ROI為1.2,那么僅字節體系,短劇的流水規模將達到220億,且仍處于快速增長期。
小程序短劇的財富游戲,說到底還是掌握在“少數勝利者”手中。
為什么紛紛入場?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不僅僅是像何明明、李瀟這樣的中小型公司的長視頻從業者,對小程序短劇感興趣;華策、檸萌影業、耀客、正午陽光等頭部影視大廠,包括“跨界”而來的聚美優品CEO陳歐,也在或進一步加碼、或首次入局短劇賽道。
相關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微短劇上線數量已達到481部,較去年全年增長186.56%。微短劇賽道,堪稱“人滿為患”。
它們為何紛紛擠入該賽道?不同從業者,訴求也不盡相同。
像何明明、李瀟這樣擁有在小型公司做長視頻經驗的從業者,入局微短劇賽道。核心因素在于網絡電影、網絡劇,已經到了“做不下去”的地步。
何明明舉例,2022年年初,也就是自己加入微短劇賽道的開端。自己公司投資1000w制作的某部電影,最終拿下800萬分賬票房,凈虧200萬。吊詭的是,這部網絡電影在當時還拿下了當月某榜單網絡電影播放量top10的榮譽,由此可見,網絡電影行業的不景氣。
時至今日,何明明所在公司,依舊沒有回歸自己擅長的賽道。“公司現在的主要業務就是版權開放與采購,以及做在線票務,如做明星演唱會這塊的業務,以及制作小程序短劇。目前公司主要營收是在線票務這塊,這也是去年才剛剛開拓的新業務收入。”
何明明坦言,公司暫時不會再去觸碰網絡電影。“網絡電影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與其耗費大半年做一部網絡電影,倒不如花1個月時間做一部小程序短劇。即便賺不到太多錢,它投資少、回報快,甚至還可以‘以小博大’,可以非常有效緩解公司現金流問題。”
截止到發稿前,今年網絡電影市場分賬票房在3000萬的作品僅有1部,而這個成績,在去年是4部,前年則達到10部。
李瀟的問題,與何明明大抵相似。在長視頻平臺已經明確“降本增效”、減少項目開機率,甚至是將A級以下作品全部劃分至分賬劇賽道后,離開長劇賽道,或者說在“長與短”之間來回切換的小型影視公司,已經占據市場一定比例。
“以前還會有放不下做內容(長劇)的清高和執念,這兩年被‘疫情’沖擊之后,想法也逐漸轉變為‘比起有尊嚴的活著、活下來顯然更重要’。”
而對于頭部影視大廠而言,布局微短劇賽道,則多為考慮到公司整體業務布局和在二級市場的股價波動。
“大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對于它們而言,掙錢并不是首要目的。補齊業務板塊,讓公司業務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顯然更有利于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的運作,這也是為何《完蛋!我被四個美女包圍了》大火后,擁有短劇業務的相關影視傳媒股連續多日飄紅的關鍵。”李瀟分享。
目前頭部影視大廠做的短劇內容,還多以與抖音、快手合作為主,有些影視公司或者平臺,做的則是在15分鐘以內的橫屏微短劇。這樣的作品今年也于誕生了悉數爆款。
譬如在抖音播放量破8億的《二十九》,分賬票房破2000萬的《招惹》等。
而它們也與小程序短劇存在本質區別。比如它們都擁有“網絡視聽許可證”,在制作成本上,一般也都達到小幾百萬,甚至不少作品還都是市場中的“精品”之作。
目前這類作品在商業模式上,多與平臺走“分賬模式+廣告植入”。據業內人士透露,檸萌影業打造的《二十九》就因制作經費過高,勉強回本。
這或許也是頭部公司入局微短劇賽道的一個潛在短板。
但賺或不賺,影視從業者們、乃至于外行人,都在積極涌入這個賽道。
未來錢會更難賺?
說回至小程序短劇,從業者當前的普遍感受是,“未來錢或許會更難賺。”
其實,從今年下半年伊始,這個現象就已逐漸明確。
何明明分享,“過往制作一部微短劇成本大概在幾萬元左右,但如今20-30萬的制作成本已經有些不太夠用了。行業現在都在奔著50-80萬制作經費前往,聽說有些劇組已經開始在開上百萬的小程序短劇了。”
造成制作經費水漲船高的原因也非常直觀,即人力成本上漲。
以演員為例,何明明透露,過往一部小程序短劇邀請來的演員,或為戲劇學院還未畢業的學生、或是橫店群演,再或者就是對表演感興趣的‘素人’,他們片酬普遍在200-300/天,有些甚至是免費出演。
發展至現在,行業里小程序短劇的男女主演普遍片酬在2000-3000/天,一些制作經費稍微賦予一點的劇組,片酬會開到5000-8000/天,而曾演過一些“爆劇”的小程序主演,開價一般是在兩到三萬。
(小程度短劇“頭部”演員)
制作預算上漲,是造成從業者賺錢難的一個因素。
再從內容創作層面來看,小程序賽道,雖然依靠“又土又俗”出圈。但基本一個月“轉換”一種題材的創作模式,也讓從業者感嘆,“稍微拍慢點就跟不上節奏”。“年初還在流行萌寶題材,一轉身下個月可能就是虐戀,再下個月可能就是真假千金。如果本月流行虐戀題材,你播個萌娃或者甜甜的感情戲,也顯得不太合適。”
具體到內容創作細節上,為了能夠牢牢抓住下沉市場,小程序短劇往往會將劇中的 “爽感”放大到極致。比如在人物關系、人物設定,乃至于具體情節、鏡頭呈現上。何明明就表示,自己之前無意中曾刷到了一個“女二因痛恨女主,將其骨髓抽走”的小程序短劇cut。
“當時給我造成了嚴重的生理不適,也很害怕自己還在讀書的表妹看到,將其引入歧途。但這部短劇的播出效果卻意外的好。如果不是這段時間相關監管部門出手,預測后續可能會有一批跟風的同元素作品。”
這也由此引申出小程序賽道的另一個問題,低俗、“非正規化”的內容質量。
目前,廣電總局已宣布將開啟一個月專項短劇治理,抖音、快手、微信等重點平臺日前已積極開展“自查”,各平臺累計下架數百部小程序短劇,包括由咪蒙團隊打造的《黑蓮花上位手冊》在內。
(《黑蓮花上位手冊》)
“精品化和正規化,一定是未來微短劇市場發展的重要趨勢。”李瀟表達。
何明明分享,自家目前正有一部觸及到“重生”元素的小程序短劇,即將上線。而此次各平臺對題材的把控,也讓涉及到色情低俗、一夜暴富、亂倫、惡搞,乃至于重生、穿越、復仇等元素的作品,遭遇“下架”。
“目前我們還沒有明確接到需要整改的指令,但不排除會有這個可能性。如若成真,也會是一筆不小的額外開支。”
20日晚間,抖音巨量發布通知,對投放短劇廣告的新增客戶主體資質要求作出更新,包括需要三種證件:《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許可證》或《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或許,小程序短劇距離“持證上崗”“先審再播”,也為時不遠了。
另外,目前已經有諸如抖音這類短視頻平臺,已明確提出禁止“代投”的相關規定。即未來小程序短劇想要“投流”,主體必須與廣告主一致。
這對于依靠“投流”定生死的小程序短劇而言,算是打在了七寸上。
“任何一個行業發展至最后,能夠存活于市場的勢必只能是頭部玩家,就像現在的長視頻格局。小程序短劇在進入至下一個階段后,能夠存活于市場的預計還是傳統長視頻和短視頻,或者是一些頭部網文平臺。現在看著風生水起的九州文化,也許過不了多久,就可能被傳統頭部平臺給收購掉。這是推動資本市場發展的必經之路。”
小程序短劇,即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而當該賽道逐漸踏入精品化與規范化之后,這個賽道的錢勢必也會更難掙了。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