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蘭州晚報報道 遭受地震災害后,不少禽畜因災死亡,由于死亡禽畜體內帶有大量微生物,如果不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會污染環境,還容易引起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傳播與流行。12月26日,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健康提示,一起來了解。
地震過后要當心布病的傳播
此次地震的震中區域,居民多以養殖牛、羊為主。地震過后又來不及對圈舍進行消毒打掃,加之近日氣溫較低,家養的羊、牛等動物容易感冒,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布魯氏菌病的傳播。
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傳染病。與人類有關的傳染源主要是羊、牛、豬和犬。人主要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被感染動物或其制品而感染。
人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徑包括:
①經皮膚粘膜直接接觸感染
如接產員、獸醫、飼養、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擠奶、直接接觸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場、工具,從事布病防治的醫生、檢驗人員等。
②經消化道感染
主要通過食入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如吃生拌或未經煮熟的乳、肉類,或肉類加工過程中未完全熟透、加工工具未生熟分開等。
③經呼吸道感染
吸入被布魯氏菌污染的飛沫、塵埃也可導致人感染布病。如皮毛加工、飼養放牧、打掃畜圈衛生等。
人感染布氏菌后,一般潛伏期為1-3周,平均為2周,個別病例潛伏期長達1年。感染后癥狀多樣且非特異,包括發熱、出汗、乏力、萎靡、厭食、消瘦、頭痛、關節痛和背痛等癥狀并反復發作。
癥狀隨著時間推移而加重,容易出現疲乏且普遍精神不振。
震后預防布魯氏菌病,應做到以下幾點
①養殖區與生活區要分開,牲畜圈舍要定期消毒處理。做好個人防護,防止氣溶膠傳播,規范屠宰。
②嚴禁徒手直接接觸牲畜流產物和死胎,牲畜流產物、胎盤等應消毒或焚燒后,挖坑深埋,病畜要及時撲殺處理。
③對普通民眾而言,要不喝生奶,不吃生肉,因為布魯氏菌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長時間存活,但不耐熱,在高溫下即可殺死,因此,生鮮奶要煮沸后,肉要煮熟后再食用。
④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發熱、乏力、關節酸疼等癥狀,及時尋求安置點醫療救助,主動報告牲畜接觸史,以免耽誤治療。
震后如何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預防
人畜共患病的傳染源主要有病畜、病禽等患病動物、帶菌動物和病人等。其中,絕大部分以動物為傳染源。患病的畜禽及其皮毛、血液、糞便、骨骼、肉尸、污水等,往往都會帶有各種病菌、病毒和寄生蟲、蟲卵等,處理不好就會傳染給人。震后預防人畜共患病,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大力開展防鼠、滅鼠和殺蟲為主的環境整治活動,降低蟲、鼠等傳播媒介的密度。
②要管好家禽家畜,狗、雞應圈養,不讓其糞便污染環境及水源,雞糞等發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
③管理好糞便廁所,禁止隨地大小便,病人的糞尿要經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處理。
④盡量減少人與禽、畜、鼠、蟲等媒介的接觸機會。
⑤注意個人衛生防護,當身上皮膚有破損時,更要小心防止從禽畜身上感染病毒或細菌。
地震后要加強預防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和疫情監測,一旦出現疫情,必須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以便有效處理首發疫情。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