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新春來臨之際,1月13日上午,趙公明財神文化發展促進會“財神巡游”活動小組受邀走進第一站:汕頭市潮陽區棉城趙氏始祖祠。
趙公明元帥為秦代陜西西安市周至縣集賢鎮趙代村人,出生在三月十五日黃昏后,經歷史考證,趙公明元帥是華夏趙姓第55世祖先。
由于趙公明元帥是一位經商奇才,經商理念以信用為本,以聰名勤勞而聚財有方;以經營得當,管理嚴密而理財有道;以慈善愛民、仗義濟困和疏財愛國而用財有義。集講信用、扶貧助困、學道修行、和善處事、等眾多美德于一身,古人在感悟趙公明元帥的財富文化時,將趙公明元帥敬為財神,是五路財神之首。
本次財神巡游,一路南下,第一站就是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棉城趙氏始祖祠,旨在宣傳財神文化,弘揚財神趙公明精神,傳遞真善美和正能量。
趙氏始祖祠是潮陽現存最古老的祠堂,始建于北宋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系由宋第六代皇帝神宗趙頊委派他侄子趙芝泰督造。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1386平方米,建筑面積943.2平方米,面闊18.04米,進深52.4米,建筑風格為抬梁式兼排山穿斗式硬山頂大三間“三廳二天加拜亭”建筑格局。共有房十間,分前、中、后三廳,拜亭位于后廳天井中。
祖祠前廳三間設有三山門,中門額匾上刻有“趙氏始祖祠”,背面刻“資忠履孝”。中廳明間梁柱為鐵力木架構,四瓣瓜楞柱、斗為明代大木作風格;后廳寢間,堂匾上則寫有“綏成堂”三個大字。彎板,駝峰諸件精致古樸,造型圓潤,刀法流暢。屋頂屋瓦為潮汕練江流域特有的紅厝瓦,屋頂正脊弧度平緩古樸,整體保留了潮汕明朝祠宇建筑風格,和潮州府城許駙馬府的建筑風格極為接近,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歷史價值、文物價值。
趙氏始祖祠,又名趙嗣助故居,坐落于汕頭市潮陽區棉城中華路趙厝巷4號。北宋魏王派(趙匡美)第九代孫趙時依,在宋紹定二年(1229年)出任潮陽縣縣丞,任期滿后居住于棉城鐵巷(今趙厝巷),被后世視為魏王派潮汕趙氏的開基始祖。
趙時依的兒子趙若龍,于淳祐四年(1245年)中進士,任秘書省預撰制誥,后辭官并世代留在潮汕地區生活。趙若龍有三子,皆為進士,嗣泰任國子監司業,嗣觀任泉州知監,嗣助任通判惠州軍事朝奉大夫,被后世譽為“一門三代五進士”。趙氏始祖祠為趙嗣助故居及少年讀書之處。
和諧盛世,國富民強。趙公明財神像在鼓樂隊伍的簇擁下,浩浩蕩蕩,鑼鼓喧天,受到當地群眾爭先恐后駐足觀看和夾道相迎。沿途接二連三出現自發接財神的景象,希望新的一年能夠財源廣進,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進入趙氏始祖祠,在舞獅、鼓樂的互動下,拉開了潮陽區棉城鎮地區周圍趙氏宗親的參拜儀式。
參拜儀式由趙公明故里趙公明財神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趙堅錫主持。
新春將至,通過舉辦傳統節慶文化活動,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注入現代生活,激發人民群眾追尋幸福生活的內在精神力量。
通過深入挖掘交流財神信仰文化源流、講述古今財神歷史文化故事,全方位打造既能體現傳統中華歷史文明,又能緊貼現代藝術潮流、符合當代人民群眾審美需求的全新財神信仰文化語境。觀眾在參與過程中不斷認識、學習、理解趙公明財神的文化背景及意義。
來源:陜西趙氏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