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天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甘肅省“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主會場活動啟動儀式在天水市西關古城舉行。省文旅廳黨組書記、廳長何效祖,天水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國先出席活動并致辭,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文東,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建玲,天水市政協副主席吳立新出席活動,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董小平主持啟動儀式。
何效祖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非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來,全省非遺保護領域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加大非遺項目保護傳承與傳播普及力度,連續多年舉辦“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等春節主題非遺宣傳展示展演活動,顯著提升了春節期間甘肅非遺的可見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大力推進非遺項目挖掘、保護傳承、推廣傳播、活化利用,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求突破,各方面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何效祖強調,各級文旅部門要謀劃實施好本地區相關主題活動,在春節期間積極組織開展“年畫進萬家·幸福中國年”“點亮中國燈”“舞動中國龍”等非遺傳承實踐活動,讓廣大群眾賞非遺精品、觀民俗技藝、學傳統手藝、促文旅消費,過個年味十足的“非遺年”,切身感受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彩魅力,共同推動全省非遺系統性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譜寫新篇章。
王國先表示,天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悠遠、文脈綿長。近年來,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深入實施“記錄、傳承、傳播、利用”四大工程,構建涵蓋8項國家級、50項省級、180項市級的非遺保護項目體系,伏羲廟等非遺景區成為研學旅游的網紅打卡地,非遺產業已成為支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后將持續強化政策保障、加大資金支持、匯聚工作合力,努力推動全市非遺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全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貢獻天水力量。
活動現場表演了舞龍、秦州夾板舞、秦腔、武術、秦安羊皮扇鼓舞、張家川花兒、清水木人摔跤等天水當地非遺代表性項目,同步開展了甘肅省“非遺過大年·年貨大集”“隴原兒女心向黨·龍騰鼓舞賀新春”天水市四季村晚優秀精品節日展演,以及“非遺過大年·春聯送福”送春聯等活動。據統計,春節、元宵節前后,全省各市州將開展以“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為主題的260余場次線上線下非遺傳承實踐相關活動。
各市州文旅部門分管領導、非遺科室和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非遺傳承人代表,省文旅廳相關處室人員,天水市各縣區領導,省內主要新聞媒體代表,市民游客等千余人參加了主會場活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