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一對母子從上海騎行700公里回湖北過年,氣溫4攝氏度在路邊露營

    今年春節,36歲的張嬴娟決定帶著上小學的兒子吉米從上海開始騎行,回到位于湖北黃岡的老家。1月17日,母子倆從上海浦東新區出發,帶著剛剛放寒假的兒子,開啟了他們700多公里的回家路。

    張嬴娟每天都會拍攝視頻記錄這次獨特的旅行。在她的視頻里,有騎行的艱難,也有一些珍貴的瞬間:撒農藥的無人機、低空飛行的飛機,即使只是在路邊碰到蒲公英,兩人也會停下來吹;碰上水池時,吉米會拿石頭打水漂。

    母子合影

    以下是張嬴娟的自述:

    曾帶兒子從上海騎行到北京,不想讓他寒假在家打游戲

    1月27日,我們到達了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這已經是我們從上海出發騎行的第11天,我們已騎行500公里,還有200多公里就要到老家了。

    今年春節,我決定和兒子從上海出發,騎行700多公里回老家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

    我是個在家老呆不住的人,疫情之前一直在上海市內騎行,今年開始,疫情結束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帶著兒子吉米開始長途騎行。暑假時,我帶著兒子第一次從上海騎行到北京,中途也翻越過山,當時吉米玩得很開心。

    原本,按計劃我們會開車回老公家里過年,但我覺得開車回去也無聊,就干脆決定騎行回家。吉米學校放假早,1月15日就可以放假,我在線上做點小本生意,時間比較自由。我想帶他一塊騎吧,順便也鍛煉一下他。

    吉米才上小學,正在生長發育,有一點點胖,但他挺喜歡運動,每天踢球兩個小時,對騎行也不排斥。我也不想讓他在房間里面玩游戲。走之前我和他商量,他和爸爸都同意了,我們就開始著手準備。

    路線沒有特別精確,我們從上海到黃岡,騎行將近700公里,大致的路線是上海-太倉-常州-無錫-鎮江-南京-安徽-湖北,一路走的都是國道或省道。

    兩人攜帶的行李

    原本定的出發時間是1月15日,吉米拿到寒假作業就出發,但不幸的是,吉米在前一天突然感染了病毒,高燒38攝氏度多,臉都燒紅了,醫院診斷為病毒性感染,休息了兩天之后,1月17日終于還是上路了。

    我倆一人分擔一點行李。吉米的車馱著防潮墊、衣服,加起來8公斤;我的車馱著防潮墊、帳篷等,加起來有10公斤。兩人都往行李上放了一個反光條,再用繩子在自行車后座上固定好。吉米還特意帶了點山藥餅。我帶上了修車工具以防萬一。臨出發前,吉米還特意到迪卡儂購置了一個新的頭盔。剛出門,路上就碰到一個騎電動車出車禍的。“幸好有頭盔。”吉米說。

    突遇降溫潮濕天氣,氣溫4攝氏度在路邊露營

    從上海出發那兩天,晴空萬里,我們原來樂觀地計劃,是12天到達目的地。但讓我們沒想到的是,接下來幾天會遇到那么多困難。

    冷是我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第四天從無錫新吳區出發往常州方向走時,外面只有4攝氏度。一邊刮著狂風,毛毛雨一邊打在臉上,我逐漸感覺蹬自行車的腳開始發麻,吉米用我們自帶的一次性雨鞋套在鞋子外面,防止透風。接下來幾天,氣溫降到零下,吉米腳上穿了三雙羊毛襪還是凍得腳發麻,只能提前結束到酒店放熱水泡腳。

    風雨中母子倆在路邊露營

    這么冷的天氣,不戴手套騎車,不一會兒就手指通紅,吉米先是在蘇州路邊買了一個勞保手套,讓店主用剪刀在手指處剪了一個小洞方便行動,后來勞保手套也不頂用了,又買了一個洗碗手套套在外面,但還是很冷,最終還是戴上了買來騎摩托車的手套。我則是一直把手縮在袖子里騎。

    氣溫低,衣服也要多穿。考慮到穿太厚的衣服不好活動,而且運動出汗后容易感冒,我采取的是多層穿衣法。氣溫降到零下的那幾天,我倆身上穿了五件衣服,從里面到外面依次是速干衣、薄內搭、加絨衣、羽絨服、沖鋒衣,如果下雨還要加一件雨披。

    潮濕是我們面臨的第二大問題。

    騎出上海后三四天,每天都下著毛毛雨。如果是大雨,我們干脆就不騎了。下個毛毛雨,看著好像能騎,但騎著騎著全身都濕了,這種情況人特別容易失溫。

    騎行第五天,下午3時許,因為下雨騎行比較慢,我們沒有按照計劃到達酒店,而是到達了附近的一個村——東序村(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洛陽鎮)。跑了一天,雨水把我們的衣服和帽子都弄濕了,我跑到附近的村委會詢問能否有一個地方露營。村民給我指了附近的一個亭子——雖然四面漏風,但好歹地上是干燥的。

    我們先在地上鋪上防潮墊,安裝帳篷,在附近的公共廁所洗了濕掉的衣服,換上干燥的衣物。兩人用自帶的保溫壺里的熱水泡了泡面,用自帶的午餐肉作為配菜。當時那個環境下,我已經很滿足了。

    吉米在露營帳篷里讀英語

    睡前,吉米還在一盞小小的露營燈下讀了英語——這是他寒假作業中的一項。

    在亭子里睡了一晚上之后,我們放在外面的東西,包括帳篷里的睡袋都濕透了。因為過于潮濕,兩人還往嘴部塞上餐巾紙,面巾都已經濕透了。

    慢慢騎,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度過最艱難的三天之后,我們到達了南京。1月22日,我和吉米終于騎行從鎮江到達南京。雖然氣溫是零下五攝氏度,路邊還有沒化的冰塊,但天氣終于晴朗,也不下雨了。我倆吃上了熱乎乎的湯包,還買了一副太陽鏡作為防護眼鏡。

    按照計劃,我們每天騎行40多公里,但實際上有時候都騎不到。我們的路線沒有特別規劃,只是制定一個大致的方向,根據每天的體力看騎到哪里,找附近的地方住宿。

    我和吉米每天早上8:30左右出發,下午3時30分許,太陽下山前就結束騎行,有時候中午還休息一兩個小時。因為降溫,下午4時之后氣溫驟降,凍得受不了,所以冬季騎行時間不長。

    和專業的騎行者不一樣,我們往往騎行不到1個小時就得要休息。吉米畢竟是小孩,沒法像專業的騎行者一樣長時間騎行,他經常會想要上廁所或者喝水,我們就停下來休息。

    吉米在騎行

    除了第一天以及在常州露營了兩次之外,這幾天晚上我們都在酒店住,有時候肚子餓了,就和吉米騎個幾公里拐到附近的鎮子上吃飯。所以我拍攝的視頻里面,我倆經常在玩或者拍攝風景,我們并不趕路。

    吉米和我都是第一次走這條路,在路邊碰到什么都感覺很新奇,有時候我拍到撒農藥的無人機、低空飛行的飛機,路邊碰到蒲公英,我們也會停下來吹;碰上池塘,吉米會拿石頭打水漂。

    接下來要進入山區了,我們馬上要面臨第三大困難——爬坡。這幾天雖然也挺苦,但吉米沒有抱怨。他一直還是挺開心的。有時候騎車比我還有勁。到上坡的時候,吉米總是嘲笑我,“爬坡爬得太慢了,我還得在后面等”。鏡頭里,他總是噌的一聲就到前面很遠的地方了,留我在后面哼哧哼哧。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