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鵬
2007年,天水酒歌被列入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對絕大多數天水人來說,將酒歌列入“遺產”,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喜的是天水酒歌得到了足夠的重視,憂的是唱酒歌的人越來越少。天水酒歌記錄的是天水人最久遠、最質樸、最純真的情感。讓我們徜徉在時間的長河中,一起來感受芳香四溢的天水酒歌。
伴著酒令劃拳喝酒,酣暢淋漓地唱一曲酒歌,是西北人最為愜意的一種生活方式。位于中國地理版圖中心的甘肅天水,地跨黃河與長江兩大流域,多樣化的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孕育出了極具地域特色的天水酒歌。唱著酒歌猜拳敬酒,表達朋友之間的友誼與祝福,也是古城天水遺留了數千年的風俗習慣。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相傳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每年祭灶之后,以本地菜享譽天水的全席酒店便會迎來一批又一批的酒歌達人。唱酒歌的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天水人,因為對酒歌的熱愛,他們成了相交幾十年的朋友。以酒歌會友,也是朋友們多年不變的規矩。
【天水酒歌《五更月》:“一更思想花兒的香,咱們高山上一盞古月的燈坯(嘛喲)。咱們早出門(哩嘛)晚歸的家(喲),咱們吃干糧(喲)。喝上一杯酥油的茶(喲)。咱們吃干糧(喲),喝上一杯酥油的茶 (喲)……”】
在天水,無酒不成席,而有席就必有酒歌,不管是高檔的酒樓,還是優雅的庭院,以至鄉村露野,只要有歡慶聚會就會有酒歌。酒歌可以說滲透在天水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演唱者不論貴賤、不分高下,士農工商均可參與,顯得自由而隨意。天水酒歌沒有正規的傳習機構,一切來自民間愛好者的口耳相傳。
喝酒的人常說,酒場如戰場,而統帥這個戰場的人就是酒令官。雷鴻亮,國家特級廚師,同時還擔任天水市飲食服務行業協會會長一職。他為人仗義豪爽,酒場上的他律令嚴謹,但凡有酒歌的場所,他總會被推舉為酒令官,如數家珍的酒歌加之過人的酒量,讓他在酒場上如魚得水。
酒與酒歌向來就是一對孿生兄弟,酒場上的人是為了喝酒,還是為了唱歌,似乎誰也說不清楚。但對酒歌演唱者而言,上得酒場就一定要講規矩,酒歌看似隨心所欲,但劃拳與唱歌卻有著一套嚴格的禮規。酒以成禮,酒以成歡,這既是一個豪邁大氣,追求自由的狂歡之地;又是一處賞罰分明,講究規矩的聚會之所。
【天水酒歌《小牧牛》:“天上的嗩吶什么人來吹,地下的黃河什么人來開,什么人把守三關的口,什么人出家一去不回來呀(咿呀嗨)。天上的嗩吶王母娘娘吹,地下的黃河勞動人民開,楊六郎把守三關口,韓湘子出家一去不回來(咿呀嗨)……”】
天水酒歌就像今天的年輕人喜愛的“嘻哈”一樣,既可以說,也可以唱。可以兩人對唱,也可以一人主唱,多人陪唱,更多的時候是銜接對唱,用一個簡短優美的曲調充分地抒情達意。酒以解憂,歌以助興,身處這樣一個濃烈而極富情趣的環境里,似乎每個人都拋卻了心靈的束縛,回歸到了最為本真的狀態。
在古城天水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于志義,多年來致力于天水酒歌的研究和推廣,朋友們戲謔地說他是酒歌里泡大的,他的酒歌師出有門。于志義幾乎掌握了天水酒歌的絕大部分曲牌,酒場上的他說學逗唱,揮灑自如,宛若明星,誰也無法撼動他在酒場的主唱地位。
近年來,一批文化人也加入了天水酒歌的隊伍,天水民俗專家李子偉是天水酒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從卷帙浩繁的典籍中逐漸捋清了天水酒歌的源流。李子偉曾深入城鄉四處走訪,搜集了100多首酒歌,并整理成了曲譜,編輯成《天水酒歌》一書,這讓流派紛呈的天水酒歌在更大范圍得到傳播。
李子偉說:“古籍里面記載的‘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結成味,久蓄氣芳’,也就是農民種地的時候,把沒有吃完的飯放在腐朽的桑樹洞子里,過了一段時間發現有味道了。就像釀酒胚一樣,出現了酒的味道,氣郁芬芳,感到能喝,慢慢就摸索出了釀酒的方法。”
說到天水酒歌的源流,天水人自然而然地就會和人宗爺聯系起來,這座誕生了人文始祖伏羲的古城,至今還保留著最為古老的伏羲祭祀禮儀。每年正月十六的祭祀儀式中,三牲太牢與清酒是最為神圣的祭品。祭祀期間,傳承了數千年的《敬酒歌》是必不可少的祭祀曲目。
【《敬酒歌》:“天降羲圣,與天地準。立極垂易,列圣攸宗。中華致祀,儀文式崇。神之鑒之,昭格雍雍。”】
這首用來祭祀伏羲爺的《敬酒歌》形成于什么年代,今天已無據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天水釀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秦安縣大地灣遺址出土過一件錐形瓶,據考證,這個造型奇特的彩陶是原始人用來喝酒的器皿。有趣的是,洪荒初開的8000年前,正是人文始祖伏羲生活的時代。
對于研究中國酒文化的專家來說,伏羲時代的先民是否掌握了釀酒的技術,還是一個莫衷一是的話題。而天水釀酒業有據可考的歷史源于一部叫作《考工記》的古書,這部記述春秋時期官辦手工業制造工藝的專著,詳細記載了“秦州春曲酒”的釀造工藝。而“秦州春曲酒”在南北朝的農學巨著《齊民要術》中也有同樣的記載。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述了“秦州春曲酒”的釀造方法,包括采曲的流程、衛生的要求、工具的選取、下料的方法、拌曲的時間,內容多達1000多字。
有了酒,酒歌也就孕育而生了,天水酒歌與中國酒文化的發展相生相伴。最早的天水酒歌,是隨著釀酒歷史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助興歌曲,人們在農閑就餐或喜慶時歡聚飲酒,受氣氛和情緒的感染隨口唱出來的。
這種在勞動中即興唱出的酒歌唱腔粗獷,唱詞大膽直白,為此,許多人認為酒歌難登大雅之堂。事實上,俗與雅歷來都是對立而又統一的關系。
地處陜、甘、川交界處的天水,歷史上曾經是漢族、羌族、戎族、回族、吐蕃族長期雜居交融的地區。因此,天水酒歌既受三秦文化的影響,又吸收了青海、寧夏花兒的演唱特點。
天水酒歌具有精湛的語言表達技巧,聲情并茂的說理和敘事。酒場上只有唱起酒歌,現場的氣氛才能變得豐富而有趣味。唱酒歌既要考驗演唱者的拳法和酒量,又要考量其思維反應能力和手指的靈敏度。
秦州區玉泉鎮四方堡村被老天水人稱為“酒歌窩子”,酒歌之風頗為濃烈。村里的李德勤、郭榮榮等五位老人,是方圓有名的酒歌手,他們的酒歌傳承了純正的天水特色,唱詞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唱腔更加粗獷豪放,與城里的酒歌有著不同的味道。
【天水酒歌《鬧五更》:“一定要高升(啦哈),雙眼戴花翎(啦哈),三星高照,四季鬧五更(啦哈),六位要高升(啦哈),七個鳥,八匹馬,倒掛九連更(啦哈)。十拳大美劃拳講輸贏(啦哈),冷酒我一口吞 (啦哈),吞得我兩眼紅(啦哈),耳聽得譙樓鼓打一更(啦)。咚,快喝酒。”】
天水酒歌的傳唱有著獨到的特點,很多酒歌都是酒過三巡后即興演唱的,酒歌的唱詞,自然形成了聯章復疊的形式。實際上,這類酒歌是為了方便劃拳而即興產生的。天水酒歌的唱腔可謂南腔北調,無法用一種統一的風格進行概括。即便是同樣的曲名,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人群中也有著不同的唱法。
【天水酒歌《尕老漢》:“懷抱著琵琶(喲喲),口吹笛哩嘛(喲喲),這么呀兒彈來嘛葉子青(啦),這么呀兒吹嘛(喲喲)。三十兩紋銀(喲喲),買大馬來哩嘛(喲喲),這么呀兒騎來嘛葉子青(啦),這么樣子跑來嘛(喲喲)。高升到,三星照,六六。”】
天水民間猜拳之風十分盛行,其酒令盛行拇指,也就是劃大拳,這種酒令顯得粗獷豪放,頗有游牧民族的遺風。
“據考證,中國的酒歌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而春秋時期最早出現的酒歌就是拇戰。中國的酒歌總共有360多種,其中最厲害的就是拇戰,所謂拇戰,就是在酒場上拳拳不離大拇指。”李子偉介紹說。
天水酒歌《黃羊坡》中的許多唱詞與花兒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由于方言和習俗的原因,天水酒歌又有自己獨到的味道,在音律、節拍上與花兒有很多差別。
天水市西郊的太京鎮有一座古樸幽靜的庭院,院落的主人姓吳,人稱吳木匠,憑借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藝,他積攢下了殷實的家底。因為喜歡酒歌,他們家總會聚集一些唱酒歌的人,民俗專家李子偉、王耀便是這里的常客。一張八仙桌,四盤下酒菜,酒歌就開唱了。
秦州區皂郊鎮有個年輕人叫賈志偉,因為酒歌唱得好,他在四鄰八鄉很有名氣。這兩年在銀川打工,他又學到了原汁原味的寧夏酒歌。
歷史上的天水是農業耕作最早的地區,也是因為如此,天水的許多酒歌都烙刻上了農耕文化的印記。天水酒歌《割韭菜》,以十二個月的月份為序,在四季的變化中唱出了各種農作物及各類水果,描繪出了一幅風調雨順、瓜果飄香的農耕生活場景。
【天水酒歌《割韭菜》:“高高那個山上種呀韭菜,買不下銀錢怎么回來,小哥哥(哩嘛)怎呀回來,小小鴨子咯咯(哩嘛)怎呀回來。一月里的凍冰水面上浮,二月里的小魚兒水面上游,小魚兒(哩嘛)水面上游,小小鴨子咯咯(哩嘛)水面上游。”】
天水酒歌有歌頌友情的,也有贊美愛情的,有描述四季變化和自然現象的,也有數數字、較量智力的。天水酒歌《十杯酒》就像繞口令,數字變化環繞往復,如果反應遲鈍或口齒不清,很容易擾亂思維,這樣的游戲酒令,增強了酒席的趣味性。
【天水酒歌《十杯酒》:“一呀個杯呀二呀個杯呀,咱們三呀個杯呀,咱們四杯呀五杯,六呀子七杯倒了八杯,咱們九杯呀十杯。咱們九杯呀十杯,十呀個杯呀九呀個杯呀,倒了八呀子杯喲,咱們七杯呀六杯。”】
對于客居他鄉的天水人來說,酒歌永遠是他們揮之不去的一縷鄉愁。遠在天府之國四川,享有“西部歌王”美譽的黃金中教授,當年就是唱著《下四川》的酒歌,離開了蘭州,來到了成都。
【天水酒歌《下四川》:“一溜兒山(來者)喲,噢,兩噢,溜兒山,三溜兒山呀者,腳戶哥下了這四川,噢喲喲。”】
作為土生土長的天水人,每有家鄉人探訪,黃金中總會約上三五知己,以川味火鍋來招待家鄉的親友。酒過三巡,現場的氣氛變得濃烈了起來,這時,似乎只有天水酒歌才能將聚會推向高潮。
定居成都的秦州區平南鎮人邢萬里,身兼大學老師、竹笛演奏家等多項頭銜。但在酒場上,說天水方言、唱天水酒歌,依然是他最為鐘情的節目。
天水酒歌音調以大眾官調為主,其唱腔質樸粗獷、熱情詼諧、富有情趣。天水酒歌目前流行的有數百首,比較有代表性的曲目有:《五更月》《十里亭》《十杯酒》《尕老漢》《數螃蟹》《數鳥鳥》《十對花》。經過數千年的演變與發展,以天水民歌為母本的天水酒歌形成了異彩紛呈的演唱形式。
幾千年的時光,就這樣凝聚在一唱一和中,天水酒歌傳遞的是老祖先最為純真的記憶和情感,這個狹小而又廣闊的舞臺,承載著天水人對于生活的夢想和追求,而蔚為大觀的天水文化正是在這種民俗文化的基石上建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