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話題再度刷爆網絡,尤其兩位專家的言論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知名經濟學家姚洋在某一公開節目中大膽提出,當前女性50歲的退休年齡設定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應逐步將女性的退休年齡延長至60歲。
同時,人口學家梁建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目前正經歷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趨勢。現在50、60歲的老人可以領到不錯的養老金,但這肯定是不可持續的。因為未來年輕人比老人少了一半,這基本上是倒金字塔8421結構,三十年后的老人要不就養老金減半,要不延遲到七八十歲退休。
教授稱“女性50歲退休不合適” 專家:坐井觀天
據觀察者網報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博雅特聘教授姚洋在“經濟學家建言2024中國經濟”欄目中建言延長退休年齡可以幫助解決勞動力問題。比如,女性50歲就退休是不合適的,50歲的女性還很年輕,在一線城市,女性的預期壽命大概是90歲,也就是說廣場舞要跳40年,這是個笑話。所以,應該將女性退休年齡緩慢延長到60歲,男性也是如此,大家齊步走。現在重體力活兒很少,把女性退休年齡延長10歲,男性延長5歲,勞動力可能還是過剩。
姚洋教授也強調,延長女性退休年齡的實施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女性的身體狀況、家庭責任以及就業市場等。他建議,延長退休年齡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同時,社會應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以確保女性在退休后依然能夠享有良好的生活質量。
姚洋教授的這一觀點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和支持,然而,也有一些人對此表示擔憂和質疑。他們擔心,延長女性退休年齡可能會對女性的身體健康和家庭生活產生影響,也可能會加重就業市場的壓力。對于這些擔憂,姚洋教授表示,這需要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進行充分的考慮和平衡,以確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2月23日,儲殷學者發視頻談“女性退休年齡延長至60歲合理嗎”,直言:專家也有自己的坐井觀天!表示有點一刀切了,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干體力的女性希望早退休,工作輕松希望干的越長越好,應該根據不同的想法來決定,不能光提建議還要給方案。
媒體報道截圖
官方曾定調延遲退休實施原則 對這類人幅度大一些
近年來,延遲退休一直是每年兩會期間的熱點話題,延遲退休的年齡節點、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如何推行,都與公眾休戚相關。臨近2024年全國兩會,這一話題肯定再次成為委員、代表們討論的熱點。
2020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正式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2021年3月12日,人社部公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當時,人社部權威專家、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金維剛就相關政策也給出明確的解讀。
他提到,小步調整簡單理解就是延遲退休改革不會“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漸進式改革,用較小的幅度逐步實施到位,每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個月延遲1個月,節奏總體平緩。也就是說,政策實施后,退休年齡線會往后慢慢推。比如說,原本滿50歲退休的女性,政策實施后,第一年,變成50歲1個月或幾個月退休。不同年齡段的人,退休年齡不同。以此類推,經過若干年過渡期完成改革。
可以確定的是,改革前期,臨近退休的人,只會延遲1個月或幾個月,不會出現一下子晚退休幾年的情況。對年輕人來說,延長的退休年齡幅度會大一些,但未來有很長的過渡期和適應期。
他又提到,延遲退休不會搞“一刀切”,不是規定每個人必須達到延遲后的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退休,而是要體現一定的彈性,增加個人自主選擇提前退休的空間。這是延遲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征。客觀地講,不論是從不同職業群體、不同崗位的就業穩定性和工作強度看,還是從個人身體狀況、家庭需求和價值追求看,都存在較大的差異,由此產生的訴求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希望早退休。延遲退休改革,應該充分考慮這些多元化需求。在統一實施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現實國情、文化傳統以及歷史沿革等情況,增加彈性因素,允許個人根據自身情況和條件,選擇提前退休的具體時間,充分體現改革的靈活性和包容性。
他還提到延遲退休不是“齊步走”,而是要與現行退休政策平穩銜接。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男職工60周歲、女干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政策有所不同。實施延遲退休改革將區分不同群體,采取適當的節奏,穩步推進,逐步到位。對于現有不同職業、地區、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異,改革后也會保持政策延續性,確保政策調整前后有序銜接,平穩過渡。
延遲退休也不能“單兵突進”。延遲退休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與之相關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一方面,過去一些與退休年齡相關的政策,要隨著延遲退休進行相應調整;另一方面,延遲退休改革也會帶來一些新問題和新挑戰,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及時跟進。比如如何通過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促進大齡勞動者就業創業?如何更大力度對就業困難人員、特別是靈活就業人員給予社保補貼,幫助其再就業?如何進一步加大對大齡失業人員的保障力度,開發適合大齡勞動者的崗位?還有修訂相關法律法規等等。
2022年2月21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通知》,通知再次提到“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中國政府網官網截圖
2023年3月13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起明確提到將認真研究、充分論證,在適當時候穩妥推出延遲退休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江蘇已率先落地延遲退休政策,本著自愿選擇,不強制。
報告稱65歲退休或是調整最終結果 早了還是晚了?
據媒體中國經營報在文章《延遲退休要來了?報告稱政策出臺在即,65歲可能是調整后的最終結果》中提到,與以往不同的是,過去數年的討論在本年度似乎已經形成了相對確定的基本輪廓——近日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3》在測算養老金替代率問題時指出:“延遲退休政策出臺在即,65歲可能是調整后的最終結果。”
此外,一位專家在相關會議上也表示,延遲退休可能會延到65歲,男女會趨于同齡。
早前,國務院總理李強曾表示:“延遲退休政策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充分論證,在適當時候穩妥推出。”
據悉,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周歲、女干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 我國平均預期壽命已從1960年的43.7歲提升到2020年的77.93歲。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撰文指出,對個人養老金問題,存在著代際差異。“由于改革轉軌中的制度安排變化很多、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年輕人、畢業剛剛工作的人,其理性程度和他們測算的基礎有很大差異。人并不都是理性的。養老金是一個未來的問題,有些人不怎么考慮,到中老年快退休的時候才有危機感,個體差異也比較大。”
面對中國養老保障問題,周小川說:“有人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到那時候,可以延長退休年齡,也可以提高企業的繳納比例。”
周小川在文中還回應:“雖然延長退休年齡是有空間的,但不是想延長多少年就延長多少年,這涉及平均健康水平和老年人的生產力,企業也會在成本上有所考慮。”
國外一些國家在討論或者已經決定要提高退休年齡,中國政府也在考慮結合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情況、就業的情況而逐步提高退休年齡,實施延遲退休。
對此,有媒體在社交平臺做了一項調查,多數參與調查的網友表示65歲退休年齡較晚,甚至許多人表示希望50歲就退休。
媒體社交平臺調查結果截圖
那么,你打算什么時候退休呢?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