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化 > 非遺文化 > 正文

    酒泉敦煌:鐵花凌空花千樹

    在敦煌,可以找尋最為古老而純正的甘肅年味。古老的民俗和傳統,在這里匯聚成了一道文化彩虹,見證著絲路文明。

    敦煌民俗打鐵花 雄兵 攝

    農歷正月十二,大紅燈籠的串串紅光將月夜裝點得璀璨迷人,霓虹閃爍,當月光爬上鳴沙山時,在母親河黨河兩岸,數以萬計的群眾已將目光聚集在河道中央。民間傳統焰火“打鐵花”即將開始表演。整場“打鐵花”圍繞金濤花浪、流星滿天、火樹金花、天女散花、普天同慶等主題進行,再現了樹花、潑花、滿天流星鐵花等千年絕技。在觀眾的歡呼聲中,灼熱的鐵水在半空中四濺灑開,映亮了夜空,宛如一朵朵菊花凌空綻放,又如一顆顆流星迅速滑落,構成一幅幅壯麗的煙花美景圖,場面蔚為壯觀。霎時間,蒼穹被渲染得通紅锃亮,歡呼聲此起彼伏,儼然一片歡樂的海洋。

    “打鐵花”歷史久遠,據傳最早起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節日慶祝活動和民間絕技。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敦煌“打鐵花”有數百年悠久的歷史,敦煌地區早在宋代之前就有了煉鐵工業,榆林窟第三窟的《千手千眼經變》壁畫中,有兩幅相同的《鍛鐵圖》,鼓風打鐵場面清晰可見,藏經洞出土的唐代文獻中也有關于元宵節燈會土煙火的記載。在農業社會,鐵匠成為最為重要的行業之一,“打鐵花”便產生于打鐵行業,每逢春節時期,鐵匠們便會組織打鐵花活動,“打鐵花”對于鐵匠而言,不僅是一種行業內的祭祀活動,而且也展示了行業氣派和匠師技藝。打鐵花象征著“越打越發”的美好愿景。敦煌工匠們在祈求自己的事業興旺的同時,也為春節增添了一道祈福祝愿的歡樂氣氛,久而久之,“打鐵花”便成了敦煌民間傳統節日和慶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敦煌民俗打鐵花 雄兵 攝

    熾熱的鐵汁被技藝嫻熟的匠人們從爐中取出,火花綻放,猶如灼灼春梅,依次開放,騰空一瞬間,揮板一擊,鐵水送入云端,頓時化作繁星滿天。金燦燦的鐵花,熱鬧了敦煌百姓,也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幾輪鐵花上天,通紅的夜空將敦煌的年味推向了高潮。

    敦煌“打鐵花”的表演形式和操作過程充滿了神秘和驚險。技藝高超的工匠用木棒,舀上熔化了一千多度的鐵水,奮力向天空甩去,化成一道道美麗的弧線,鐵水升空碰撞在潮濕的花棚墻壁之上,驟遇空氣發生強烈的氧化,發出耀眼的火花,并伴隨著噼噼啪啪的響聲。藝高人膽大,這份春天的祝福太過浪漫與珍貴。(文/馬良寶)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