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消弭“啃老族”還得讓促就業來解決問題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詞海語林中產生了一個對沒有工作的年輕人帶有微貶之意的詞——“啃老族”。“啃老族”,大體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整日游手好閑、無所事事,靠父母供養維持生活的一些年輕人。“啃老族”,也有叫“傍老族”“吃老族”的,社會學家稱其為“新失業群體”。          

    “啃老族”中的極少數人,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工作的條件“苛刻”——掂輕怕重、嫌臟怕累,高不著、低不就,總之是不愿搏、不愿拼,主動放棄就業機會,整日窩在家里,不是玩手機、就是打游戲等。不僅衣食住行、日常花銷全靠父母開支,而且還大手大腳,不知節省,動輒向父母伸手要錢,也很少考慮父母掙錢的不易。        

    而被統冠之以“啃老族”的大多數年輕人,不是不想拼搏、不想就業,而是受家庭、自身、社會等各種因素之影響,一時半會,或更長一段時間找不到適合于自己的工作,不得不賦閑在家,無奈“啃老”。其實他們的本意也是不愿當“啃老族”的。對這群人,我們的國家、社會、企業和社區等相關部門單位,應視其具體情況,給予幫扶,而且要“精準幫扶”,讓他們能找到工作、能夠就業;愿意工作、愿意就業。        

    可問題是,眾所周知,目前我們國家的就業,確實存在著很多問題,很多有就業能力與愿望的年輕人不能及時和順利就業,沒有工作干這是不可逃避的事實。        

    如果有就業能力的年輕人就業及時順利了,有工作了,發工資了,并且薪水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增長,生存有保障了,他們還愿意“啃老”嗎?由此可見,我們的相關部門對年輕人在就業方面做得還很不夠。不夠也就罷了,可有的人除了不同情他們外,還不管他們愿意不愿意,一個勁兒地將“啃老族”的帽子往他們頭上戴,好像責任都在他們身上似的。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關注年輕人的就業問題,為之拓展了各種就業渠道保障盡可能地讓適齡就業者充分就業。今年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曾25次提及就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加強財稅、金融等政策對穩就業的支持,加大促就業專項政策力度。著實和完善穩崗返還、專項貸款、就業和社保補貼等政策,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行業企業支持。        

    另外,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預計今年高校畢業生超過1170萬人。 由此看來,就業壓力仍然不小。這就要求更進一步地強化青年就業政策舉措,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在發揮數字經濟帶動就業的杠桿效應,打造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新職業青年,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創新招聘模式,提升招聘匹配效率諸方面多下功夫,為社會整體就業增長,應對就業挑戰找出新的途徑,盡可能地保障能就業者悉數就業。      

    唯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大事;才能真正做到為家庭、社會、國家,尤其是年輕人減負;才能從根本上消弭“啃老族”這一社會大問題。如是,不論對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抑或是整個社會,都是有著莫大益處的。也就是說,若想消弭“啃老族”,還得讓促就業來解決問題。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