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同以往了,要多學技能,更新知識,適應時代。”在位于江西省九江共青城市江益鎮躍進村的中建一局江西省射擊運動管理中心整體搬遷項目工地上仍燈火通明,來自安徽的35歲鋼筋工王俏步履匆匆,還未換下工裝就拿起本子和筆趕往農民工夜校的活動板房。
按照在以前的工地上,他下午五點半下班后就無所事事了,等吃完飯回到工地旁的宿舍,也只能玩玩手機,到9點就開始睡覺,生活規律卻也有些平淡。對他而言,中建一局舉辦的農民工夜校讓他的夜生活有了一些新鮮感。 “我們今天講的是《精品工程實施手冊》鋼筋工程分冊和操作規范注意事項……”今天的老師是中建一局江西省射擊運動管理中心整體搬遷項目質量工程師岳鵬亮,他將質量手冊中的重點制作成了PPT,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了深度講解,王俏在下面聽的十分認真,還做著筆記。
“我們這種靠技術吃飯的,技能還是要不斷更新的。”作為一名沒有踏入過高校大門的農民工,王俏始終保持著謙遜的態度和高漲的熱情,把夜校的學習課程與工作實踐相結合,“我的文化水平不高,平時可以系統學習的機會不多,所以我蠻珍惜上夜校這個機會的。”
像王俏一樣的農民工在該項目還有100多名。從今年1月份項目開工,每半個月一節的夜校就開始開課了,項目經理、安全負責人、技術質量負責人擔任實操講師,以專業技能、普法教育、安全教育等為主要內容進行現場學。
40分鐘的課上,十幾位工友仍仔細聽、認真做筆記,有些雖已是熟到不能再熟的內容,為何工友們還有興趣聽?王俏給出了解釋說:“我做這一行有十多年了,知道安全對我們農民工是最重要的事,這樣經常提醒我們注意安全,注意操作規范,最大限度避免各種形式的危險。”
在夜校的樓上,還有一個工地書屋,總共采購了400多本書籍,涵蓋了心理、歷史、文學、專業職業技能,還訂購了10多種刊物,這里也是王俏經常來“泡”的地方。
經過不斷的學習“充電”,王俏也從工人晉升到現場帶班,收入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也帶動了周圍工友學習的積極性。
按照“工地建在哪里,夜校就辦在那里”的理念中建一局江西省射擊運動管理中心整體搬遷項目為一線技術工人提供集中學習平臺。一批批鋼筋工、電焊工、木工、泥工等業務純熟的能工巧匠脫穎而出,施工管理水平和工程技術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
“夜校在進行業務培訓的同時,開設了政策法規、安全管理、技術質量、心理健康等特色課程,建立起一套立足本職、育新培優、學用結合、爭創一流的施工一線培訓機制,助力農友逐步成長為學習型技術工人。”中建一局江西省射擊運動管理中心整體搬遷項目部負責人張洪勝表示。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