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中部“三問”的湖北回答

    又是一年五月天,荊楚大地一派生機。

    猶記得五年前的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南昌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會上,總書記一連提了三個問題——“中部地區發展勢頭能不能持續下去?能不能在先進技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有更大突破?能不能在高質量發展和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時至今日,這三問仍直逼人心、發人深省。

    縱觀荊楚,五年來,湖北錨定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目標定位,奮楫前行,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科技產業實力不斷增強,樞紐地位不斷鞏固,始終以昂揚向上的發展姿態直面這“三問”。

    總書記的第一個問題,“中部地區發展勢頭能不能持續下去?”

    回望這些年,中部地區崛起勢頭強勁,在區域發展板塊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十三五”時期,中部地區經濟年均增長8.6%,增速居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板塊之首,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超越。

    2023年,中部地區生產總值近27萬億元,在全國占比超過1/5。中部“脊梁”在全國的骨干支撐作用愈發明顯。

    其中,作為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的湖北,可以說是頂壓前行,難中求成。

    困難壓不垮,英雄湖北韌性十足。

    2020年正是湖北經濟發展的分水嶺。在遭受疫情重創,一季度GDP斷崖式下跌39.2%的情況下,湖北千方百計挺了過來,當年硬是恢復到了上一年度的95.6%。

    再到2021年,湖北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節點,五萬億!GDP達到50012.94億元,實現歷史性跨越,排名重回全國第7。

    隨后2022年重回主賽道,保持全國第7;2023年修復向好,經濟增速一季比一季快,全年增長6%。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實踐證明,湖北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疫情的疊加沖擊下,湖北不但沒有被壓垮,反而走出了一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

    發展態勢好,全省上下“一盤棋”。

    就在前不久,湖北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GDP增長6.1%,保持了高于全國,領先中部的良好勢頭。

    不僅如此,湖北不再是武漢“一城獨大”。2023年武漢GDP跨越2萬億,襄陽、宜昌的GDP也突破5000億,分別位居中部非省份城市第1、第2。從區域上來看,一季度武漢都市圈、襄陽都市圈、宜荊荊都市圈GDP分別增長6.0%、5.8%、6.7%。

    由此可見,湖北三大都市圈已經走向協同發展的“快車道”,這樣的發展態勢會讓湖北整體經濟越來越好。

    發展后勁足,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

    如果說發展韌勁強、態勢好靠湖北的努力,而發展后勁則要看國家的戰略布局。

    隨著世界格局的深刻演變,我國及時提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以國內為主的雙循環背景之下,中部地區的優勢又重新顯露出來。

    湖北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是全國唯一一個同時布局航空專業貨運樞紐、長江航運樞紐、國際鐵路貨運樞紐的省份。近年來,隨著各大樞紐型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湖北作為陸海空三個“絲綢之路”交匯點的樞紐地位更加凸顯。

    其中,鄂州花湖機場自2023年4月1日開通首條國際航線以來,已開通國內貨運航線48條、國際貨運航線14條。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專業貨運航空樞紐,花湖機場的貨郵吞吐量從0到1萬噸用時7個月,從1萬噸到10萬噸、從10萬噸到30萬噸均用時僅3個月。目前,花湖機場單日最高貨運航班起降120架次、貨郵吞吐量近3000噸。

    通達便利的區位交通優勢,有力支撐湖北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加速成為對外開放新高地。擁有強大韌勁的湖北,必將乘勢而為,利用好得天獨厚的優勢,抓住機遇,當好支點、挑好擔子。

    總書記的第二個問題,“能不能在先進技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有更大突破?”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翻下湖北最寶貴的“壓箱家底”。湖北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擁有院士81位、全國第4,高校132所、在校大學生200萬,科研機構3600家、研發人員35萬;湖北還有1家國家實驗室、10家湖北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16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477家創新研發機構……這是湖北在先進技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有更大突破的最大潛力所在。

    正因如此,近年來,湖北每次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都居全國前5,多項世界領先在湖北誕生:

    全球首款128層閃存芯片研發成功。

    800G超高速硅光芯片單通道速率世界領先。

    1.6Tb/s硅光通信芯片、232層NAND存儲芯片全球首發。

    全球首個人體肺部氣體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統上市。

    全球首個千億參數全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2.0”問世。

    衷華腦機植入式腦機接口系統芯片居國際領先水平……

    隨著越來越多全球領先成果的涌現,湖北以核心競爭力制勝新賽道,底氣十足。習近平總書記肯定湖北在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獨樹一幟。

    排名彰顯實力:2023年,武漢國際創新排名不斷提升,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3全球創新指數-科技集群”中的排名躍升至全球第13、全國第5;在《自然》雜志“2023自然指數-科研城市”中的排名躍升至全球第10、全國第5。

    重點領域前瞻布局——

    細看湖北科技創新發展之路,其實不難發現,湖北科創能力持續提升的關鍵因素之一,正是其在重點領域立柱架梁,而形成的極具自身特色的科技力量矩陣。

    相關信息顯示,目前湖北已形成由國家實驗室、湖北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構成的實驗室戰略矩陣。湖北實驗室聚焦國家戰略和湖北產業創新需求,聚集各類人才近3000人。還形成“6英寸碳化硅溝槽MOSFET技術”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多項成果為國內首創。

    當前,湖北正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把科教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優勢,為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有力支撐!

    總書記的第三個問題,“能不能在高質量發展和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于湖北來說,這個問題并不是“能”和“不能”的選擇,而是“如何走好”的必答題。

    以流域綜合治理繪就“新畫卷”。

    湖北因水而興、因江而盛。湖北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立規矩”的地方。“一江清水東流”“一庫凈水北送”是湖北的政治責任。這,決定了湖北必須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2023年以來,湖北深入實施流域綜合治理,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協同共進。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修復生態:“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452家,騰退長江岸線149.8公里;禁漁、治岸、增綠、活水,生態系統穩定性不斷提升。

    以“敢為人先”的氣魄綠色轉型:湖北碳市場交易規模、引進社會資金量、納入企業參與度等指標均居全國試點省市前列;可再生能源裝機逾全省發電總裝機容量六成,“綠電”成為湖北最大的能源結構。在這樣的理念帶動下,湖北用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的經濟增長。

    以“三線并進”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湖北工業基礎雄厚,新中國建立之初,武鋼、武重、武鍋、武船等“武”字頭齊整亮相,刷新了新中國多項第一。現如今,面對高質量發展的大考,“新舊動能轉換”是這場考試的“必答題”。

    湖北給出答案——“三線并進”,為什么要三線并進?因為要快!作為老工業城市,新舊動能轉換必須快做,而且還要做好。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在湖北鄂州,一座昔日“傻大黑粗”、污染嚴重的鋼廠,蝶變成一座智慧綠色花園,并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這就是寶武集團鄂城鋼鐵有限公司主動求變,大力治氣、治水、治廢的完美轉型;在“中國車谷”,智能駕駛暢跑江城,武漢智能網聯汽車開放測試道路輻射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遠超全球第二大自動駕駛示范區硅谷的服務面積……

    如今,在技改提能、制造煥新的引領下,湖北全力推進鋼鐵轉向高端化、化工轉向精細化、汽車轉向新能源與汽車網聯,讓更多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才能迸發更加強勁的動能。

    新興產業“新苗更茁壯”:可以將玻璃切割成A4紙的厚度,并實現隨意彎折;可以在十幾米的大型鋼材上,以0.1毫米的精度實現雕花功夫……這是華工科技智能制造未來產業園生產車間內的工作常態。

    如今,湖北突破性發展優勢產業,著力構建5個萬億級支柱產業、10個五千億級優勢產業、20個千億級特色產業為骨架的“51020”現代產業集群,目前,湖北高新企業達到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5萬家,實現兩年翻番。

    未來產業“下好先手棋”:在“中國光谷”,烽火通信打造起武漢首個雙5G智慧工廠,實現“用5G制造5G”;在武漢未來科技城,最強大腦晝夜“轉動”,超級計算中心掀起算力變革;在中碳登大廈,碳市場累計成交4.5億噸,成交額超255億元,規模位居全球首位……

    當今,湖北前瞻布局,謀劃了人形機器人突破、6G創新發展等8大行動,努力拓展新領域、開辟新賽道,推動湖北產業向更高層級加速邁進。

    正如同在今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于湖南長沙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時提到的那樣,“上一次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召開5年來,中部區域經濟總體平穩,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產業基礎明顯改善,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升,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區發展站到了更高起點上。”

    總書記的話充滿信心和力量。新征程上,湖北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使命任務,錨定支點建設“五個功能定位”,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