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近日,網友爆料稱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鴻昌街道團結路數十家商鋪招牌遭人破壞。對此,博愛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政府部門已介入調查。已經安排了鴻昌街道辦事處的人進行處理,同時也會全程了解跟進。
好好的招牌遭此橫禍,店主懷疑這事跟社區要求統一商鋪招牌脫不了干系。據店主回憶,半個月前,鴻昌街道九街社區的工作人員,曾過來協商統一商鋪招牌的事,但并未達成一致意見。5月10日,一位商鋪老板到店發現自己店鋪招牌被砸,旁邊的店鋪招牌也都遭殃。有人目睹了被砸一幕,“兩三個男的過來砸的,不知道他們的身份”。還有些店鋪招牌上的字都被拆了。
店主的懷疑是否成立,有待官方調查。不過,社區要求“統一招牌”的動作,網友早就不陌生了。近年來,各地出現招牌“丑得整整齊齊”現象,多是政府統一招牌的結果,每次都會被大家吐槽。
2020年3月28日,上海,上海田林路沿街店鋪更換統一式樣招牌, 來源:東方IC
在這次焦作事件中,雖然官方目前尚未明確打砸招牌者的身份,但結合此前區里統一招牌的要求,這兩三個男子又在光天化日之下有針對性地蓄意破壞,確實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這次打砸是有組織的行動,想給這些店主一點顏色看看,讓他們不得不換招牌。
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想,為了平息疑慮,官方有必要回答:
這些打砸招牌的男子是誰,背后有沒有其他人的授意?統一招牌,是社區還是街道要求的?如果換招牌跟街道有關,安排街道辦事處的人處理打砸一事是否合適?
其實人們最不理解的,商家生意做得好好的,有何統一招牌的必要?過去,統一招牌政策的初衷,被解釋為提升城市形象、規范商業環境,然而在執行的過程和結果上,深受大家厭惡。“復制粘貼”的招牌樣式不僅沒有提升城市形象,毫無美感的設計還使街道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特色。在統一制作招牌過程中,商家的自由選擇權被剝奪,還要額外承擔不必要的費用。
因為被詬病無數,有城市懸崖勒馬,不再將統一招牌作為城市管理的規定動作。比如2022年上海就明確規定,“在確保店招設置符合規范的情況下,賦予空間讓設置者展示個性、追求創意。同時還明確了要避免樣式、色彩、字體等同質化”。可焦作似乎還執迷不悟。如果此次商鋪招牌被砸事件,證實與社區或其他單位有關,那更是將統一招牌的粗暴治理推向了極端。
這種打砸行為不僅嚴重違法,更讓民眾人心惶惶,也給當地營商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有網友看完新聞直接在評論區提醒大家,“統一招牌說明營商環境不行,謹慎投資。”
一位商鋪老板說,“一條街幾十家店鋪招牌都被毀壞,但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用上新的,沒有招牌多少都會影響到做生意。”砸人招牌等同于砸人飯碗,如果商戶不換招牌就直接來硬的,逼人就范,誰還敢在這里投資開店?
香港旺角區街景,來源:東方IC
不管砸招牌是誰的主意,當地都要給出一個有信服力的調查結果,不然,被砸的表面上是商鋪的招牌,實際上可能是地方經濟的飯碗。
城市之美,在于其文化的多樣性與商業的活力,比如我們提到香港,很多人都會想起街道上那些五彩斑斕的招牌,它們已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讓人印象深刻。規范管理并不等于要統一樣式,香港大街小巷風格迥異的招牌,并沒有影響市容市貌,反而展現了城市的亮點和特色,商業經濟蓬勃發展。
明明有這么多正面和反面的例子,有的城市仍執意在招牌上做文章,不得不讓人懷疑這背后的動機,是不是有人借城市管理之名,想從商家身上薅羊毛。
現在掙錢不易,就不要老為難商家了。政府部門應當從“管理者”向“服務者”角色轉變,尊重市場規律與個體權益,探索更為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此次焦作商鋪招牌被暴力破壞事件,不僅需要徹底查清,更應成為推動城市治理理念與實踐變革的契機。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