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影視 > 正文

    大導演的另一面,都在這了

    5月18日《風流一代》戛納首映的前一天晚上,賈樟柯只睡了三個小時,因為半夜要爬起來測試拷貝,18號一整天都是《風流一代》和《狗陣》兩部入圍影片的活動。這是賈樟柯在電影節期間的慣常節奏,無論平遙還是戛納。疫情前每年三分之一時間他都在各種電影節上,多重身份的他日程表總是被排得滿滿當當。

    今年戛納,娛理工作室終于爭取到了賈樟柯一頓飯的時間。在難得的放松時刻,賈樟柯聊起了電影導演身份以外的趣事,談了對自己和趙濤能否在戛納拿獎的看法,也回應了關于作品含濤量90%、“濤聲依舊”等網絡梗。

    “頂流”實績:開幕前賣了近20個國家版權

    在上一期的戛納daily中,我們隨機訪問了戛納電影宮里來自不同國家的記者,賈樟柯是他們眼中中國電影“頂流”一般的存在,不少電影記者都表示看過賈樟柯的所有電影。

    賈樟柯告訴我們,今年戛納電影節開幕之前,《風流一代》的版權就已經賣到了近20個國家,這表示片商們沒看片就對賈樟柯充分信任。

    “我看完(上期戛納daily)覺得確實大家很關心中國電影的國際真實存在感到底是怎么樣的,中國電影還是擁有一個基本的觀眾存量,在整個影迷群里還是有相對固定的觀眾的。但問題是怎么去擴大,我相信你采訪的都是影迷,因為來戛納的基本都是超級影迷或記者,還要讓更多普通觀眾關注到中國電影。”賈樟柯說。

    戛納“欠”趙濤一個影后?

    訪問中有一個來自巴西的記者提到,他認為上次《江湖兒女》趙濤就應該拿影后了。

    賈樟柯回應說:“我覺得每個人在從業之初都是特別需要肯定的,這個毋庸置疑。趙濤在《我是麗》(獲得意大利大衛獎最佳女演員獎)之后,她基本就過了這一關了,人一下子放松了,反而對她業務是一個很好的促進。人總是有一個需要被肯定的結,這個結打開之后,我覺得她變得非常地自由。

    那個榮譽是很難拿到的,因為意大利是電影傳統表演水平非常高的一個國家,能夠在那拿到一個最高的女演員獎項,我覺得她基本上不想這些事兒了。

    當然對于導演來說,也能看到她逐漸的能量釋放。趙濤有時候跟我開玩笑,我說:你不是說過你一定要拿戛納影后嗎?她說對啊,國安永遠爭第一嘛!哈哈。我覺得心態很好。

    她對表演這件事還是非常地重視,認為是一個很神圣的事情,這一點是沒有變的。她一方面對工作很認真,一方面也是希望能保持一種真實的生活狀態,她有很多閨蜜、朋友,她需要跟家人在一起,跟朋友在一起,她也喜歡爬山跑步,養花弄草。”

    趙濤粉頭5G沖浪,女主為何永遠是“濤聲依舊”?

    《風流一代》入圍戛納消息官宣后,網上出現不少調侃聲——

    賈樟柯的巧巧宇宙,職業生涯10部長片含濤量90%(因為拍處女作《小武》時還不認識趙濤);

    科長又“濤聲依舊”了!

    賈樟柯算是微博5G沖浪選手,經常有趙濤相關帖子的地方就有賈樟柯的前排評論,是粉頭一般的存在。

    24年來,賈樟柯的電影女主角基本全是趙濤,趙濤合作的導演主要就是賈樟柯。放眼全世界,夫妻檔電影人有很多,但也很少有人能做到這樣,這究竟是怎樣的情分?

    賈樟柯看到網友調侃的“濤聲依舊”,自己也樂:“我覺得挺好玩的,開開玩笑嘛,有時候我也能刷到,確實也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合作是最多最久的。”

    “這里面首先是有必然因素,她確實配合我電影創作、美學配合得非常好,她對于我要描述的女性形象都有非常切身的感受力,轉化的能力也很強。她是一個有莫名其妙能量的人,無論沉默還是說話,還是那種不自覺的狀態,你總能感覺女性身上是有能量的,能量是來自于有故事感,她很有故事感。另外一個就是她那種情感的真摯性,我真的很少在當代電影里看到了。

    她也有表演的缺點,有時候會有一些不連貫的地方,或者會有一些發揮不是特別好的時候,但是她的強大的情感真切性籠罩了一切,你非常相信她的真情實意,她可以毫無保留地成為另一個人,有刺痛人心的真切,我覺得有這個特質就足夠了。”

    賈樟柯開玩笑說如何邀請趙濤出演《風流一代》:她也無法推脫,因為前面三分之二都是她演的,也沒法換人啊……

    被問為什么總會出現在趙濤相關的轉評區里,賈樟柯說:“因為她是一個不怎么玩社交媒體的人,我就分享給大家。”(感覺被塞了一把狗糧)

    離金棕櫚永遠只差一步?

    今年已經是賈樟柯第七次入圍戛納電影節了,其中六次是主競賽,意味著賈樟柯曾六次跟金棕櫚擦肩而過。

    距離華語電影唯一的一座金棕櫚《霸王別姬》已經過去三十年了,賈樟柯似乎是離得最近的人之一,但這點距離也是很多導演一輩子無法邁過的。

    賈樟柯說自己沒有這種“只差一步”的感覺,“我受到過很多肯定,再有這種奢望就有點貪婪了。《三峽好人》之后基本沒有這個奢望了,我覺得我得到承認了,ok了。

    拍電影就跟《風流一代》一樣,最快樂的是這20多年里面,我們這一組人就隨心所欲,順其自然,在現場創作的快樂是最重要的。哪怕此生無獎,那又如何,這種生活我經歷過了。我愛電影的時候,也沒想過那些東西,要保持這種狀態,電影才能自由。”

    最難忘的電影節是第一次

    直到去年來戛納,賈樟柯還習慣背一個小包,專門就是放護照的。因為他常丟三落四,有擔心丟護照的恐慌。

    到現在賈樟柯已經去過無數國際電影節,包括他還是平遙電影展的創始人。但要問他最愛的電影節展是哪個,1995年的香港短片展是他心中永遠的白月光。

    “那時候我剛上大三,突然收到香港藝術中心的邀請,問我去不去,那時候香港還沒回歸,沒簽證、沒錢對一個窮學生來說都是大問題。后來是辦了去馬來西亞的簽證,才能中途在香港停留7天,中間過程舉步維艱。

    后來我一個香港同學的爸爸來接我,住在了一個《重慶森林》那種樓里面。我在那里認識了攝影師和制片,我們一直合作到現在。那時候大家都是年輕人,每天一起聊天、喝啤酒、聽搖滾樂,過著非常烏托邦的生活。

    我記得我和余力為聊喜歡的導演,我那陣子正迷布列松,他說他也喜歡布列松。他送給我一本布列松回顧展的場刊,在扉頁上寫“用布列松的精神與你共勉”,現在的人怎么可能還寫出“與你共勉”這種話!大家都是老油條了。但那個年代就有對電影非常單純的情感,我非常懷念那個年代。”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