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這輪大范圍的高溫天氣還在如火如荼繼續著。
6月12日,高溫陸續達到本輪過程巔峰,北方40℃以上強高溫范圍進一步擴大南壓,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等多地打敗吐魯番成為全國最熱的地方。河北和河南均已發布全省范圍最高等級的高溫紅色預警。
河北、山西、山東、湖南、湖北等地不少地方地表溫度超過60℃,局地甚至超過70℃,熱到燙腳。有網友形容,“走出門像被20個熱風吹風機對臉吹”。
本輪高溫影響約2.9億人
據新華社12日報道,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研究員翟建青介紹,6月9日以來華北東南部、黃淮等地出現高溫天氣過程,河北、山東、天津等地共有42個國家氣象站達到極端高溫閾值,86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超過40℃,高溫影響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約2.9億人。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加劇,近年我國高溫天氣呈現出首發日期提前、發生頻次增加、累計日數增多、影響范圍變廣、綜合強度增強的特點。”國家氣候中心服務室副主任李修倉說。
數據顯示,全國區域高溫天氣過程首次發生時間以每10年2.5天的速率在提前。1981年至1990年,每年高溫天氣過程平均最早發生在6月24日,2023年則提前到了5月28日,比常年偏早16天。同時,全國區域高溫過程累計日數呈顯著增多趨勢,平均每10年增加4.8天,高溫的平均影響范圍也不斷擴大。
為何高溫越來越強烈?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鄭志海表示,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平均溫度升高,高溫天氣也趨于頻繁,極端高溫事件增多增強或已成為新常態。此外,自2023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已趨于結束,但其滯后影響仍將持續,并且大概率在2024年夏季轉變成拉尼娜事件。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通過海氣相互作用影響全球大氣環流,并導致包括我國在內的全球各地氣候異常。
而階段性大氣環流異常是區域高溫天氣形成的直接原因,我國東部地區高溫主要受到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西風帶暖高壓共同影響。在暖高壓控制的地區盛行下沉氣流,天空晴朗少云,不易成云致雨,太陽輻射強,近地面加熱強烈,在高壓系統異常強大且穩定維持的條件下,極易形成持續性高溫天氣。
河南16個地市重旱已持續10天
連日來,河南各地氣溫一路飆升,高溫炙烤著中原大地。
據中國天氣網,鄭州自6月9日開始出現35℃以上的高溫以來,目前連續高溫日已達4天。未來6天,鄭州高溫仍可能“全勤”。倘若6月中旬鄭州高溫“全勤”,將追平當地觀測史最長連續高溫紀錄(12天),而且也將是當地觀測史首次出現6月中旬高溫“全勤”。
6月12日早8時,河南省氣候中心發布干旱橙色預警。
根據最新氣象干旱監測顯示,我省安陽、鶴壁、焦作、開封、洛陽、漯河、南陽、平頂山、濮陽、商丘、新鄉、信陽、許昌、鄭州、周口、駐馬店等16個地市72個國家級氣象站監測氣象干旱達到重旱等級以上,并已持續10天。預計6月12日至6月20日,上述區域及周邊的干旱天氣和干旱范圍將進一步發展。請注意防范。
另據河南日報報道,6月12日,河南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人工降雨需要滿足一系列的條件才能成功。
首先,云層厚度得足夠厚,至少要大于2公里,這樣才能有足夠的空間供云滴增長為雨滴。
其次,云中要有足夠的水汽和水汽循環補充,這可是形成降水的基本條件。
最后,還得有上升氣流來幫忙,它能把云層抬升到合適的高度,讓云滴在上升過程中有更多的機會碰并增大,從而形成雨滴。
目前,河南省省氣象部門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一旦天氣條件合適,就會立即開展飛機和地面人工增雨作業。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