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綜合 > 正文

    橋都重慶“亞洲第三”的橋梁,又有新進展! 重慶筑云科技公司深度參與馬鞍石復線橋跨江特大橋BIM技術添活力

    橋都重慶“亞洲第三”的橋梁,又有新進展!

    重慶筑云科技公司深度參與馬鞍石復線橋跨江特大橋BIM技術添活力

    □葉彩林  蔡旭紅

    馬鞍石復線橋跨江特大橋,最大跨度達250m,是目前跨度規模位居“亞洲第三”的大型五跨連續剛構橋,橋全長為1422m。該橋高墩及南北引橋已順利完成施工,近日,懸臂澆筑工作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這一新進展標志著項目建設在施工進度和過程質量管控取方面取得可喜成果。重慶市筑云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深度參與其中,憑借豐富的BIM咨詢服務經驗和技術能力,為該工程提供了關鍵性的技術支持與服務。

    據悉,渝武高速路拓寬改造工程起于重慶市兩江新區,跨越嘉陵江止于重慶市北碚區,項目全長 5.68Km。全線除馬鞍石復線橋外還包括主線拓寬、3座改造立交;馬鞍石復線橋跨江特大橋,為渝武高速路拓寬改造工程中的控制段工程。公司在橋梁建設中以BIM技術為其賦能推進工程建設新進展。

    一、實施整體部署

    搭建項目級BIM技術應用施工方案、BIM建模規范、及BIM應用指導手冊,并制定技術實施流程;組建了項目級BIM管理團隊,團隊配置了BIM建模、算量、模擬等軟件環境;搭配了工作站、無人機、三維掃描儀等專業硬件設備;同時,自主研發了BIM智慧工地管理,為項目BIM技術應用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

    二、BIM全專業模型搭建

    根據項目制定的模型標準建立施工階段BIM模型,包含:基礎、橋墩、橋臺、箱梁、橋面系等所有模型,并結合施工圖紙創建針對該項目的BIM標準化,實現模型三維可視化,便于更好理解圖紙。

    針對線路異形多變的特點,保證施工模型精度,通過CAD圖紙進行數據提取,結合表格、dynamo等軟件,通過輪廓放置及箱梁沿線路放置的放置的方式實現模型的精細化創建。

    根據施工方案及現場施工需求,再次對主體模型以及施工措施模型進行深化,模型精度超LOD400,指導構件生產與加工,成功避免了存在各類工程量統計分析漏項、多項或描述不清的問題。

    三、BIM集成創新應用

    (一)圍堰選型。馬鞍石復線橋P7主墩位于嘉陵江河灘,承臺一角局部常年處于河面以下。通過建立BIM模型,分析不同圍堰材料消耗量和受力情況,通過多方案比較,確定了“L”型咬合樁圍堰方案。采用該圍堰可極大地降低成本并節省工期,節約成本400萬元,工期1個月,確保P7主墩能夠在汛期來臨前順利出水,為后續施工提供了有力保證。

    (二)深水裸巖棧橋施工研究。項目橫跨嘉陵江,主橋墩位于深水裸巖區域,常規布置無法滿足施工需求,借助BIM技術,建立鋼棧橋大臨模型,同時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對大臨設施進行受力分析,并對各個施工工況進行模擬計算,保證結構的穩定性。

    (三)0#塊托架分析。0#塊混凝土量為1827m³,托架為上部結構施工的基礎,利用BIM技術對托架各構件進行受力分析,經計算各構件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均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

    (四)0#塊托架預壓。0#塊托架預壓采用墩身頂部安裝反力架,將千斤頂放到反力架與托架之間,墩頂施工時預埋精軋螺紋鋼,通過扁擔梁對反力架進行錨固,反力架前端承受千斤頂的頂力;同時,給托架以反力,以達到預壓效果。主墩0#塊反力架施工,能夠通過千斤頂加載或者卸載任意大小的荷載,與傳統堆載相比,更具有快捷性,且管理人員需要人數少,節約管理成本。

    (五)0#塊技術研究。0#塊長9m,高1510cm,混凝土量為1827m³,是連續剛構的中心,也是懸臂施工的基礎,塊內鋼筋、管道密集,縱橫交錯,結構復雜,且為大體積混凝土,在高空中采用托架施工,施工難度大,其施工質量將直接影響后面梁段的質量以及整個主橋的質量。借助BIM技術,采用有限元分析軟件Midas進行建模,對0#塊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場進行了仿真計算;并提出應優先選用低熱硅酸鹽水泥或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進一步優化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7天的水化熱不宜大于270kJ/kg。

    (六)0#塊鋼筋工程量提取。以0#塊為例計算項目鋼筋配置,0#塊高度高且涉及的鋼筋類別較多,給工程算量造成一定困難。在施工過程中,通過Revit搭建主體鋼筋模型,利用模型快速提取鋼筋明細表工程量,進行多算對比,提升施工算量的精度與效率,通過對比為項目結余鋼筋104.19t。損耗率為-1.29%。

    (七)復雜結構工程量提取。該項目線性變化曲線使得節段工程量難以統計。以按照圖紙精確建立的模型為基礎,按分部分項工程和施工計劃進度進行節段劃分,提取每個節段混凝土工程量和表面積,便于施工前核算材料用量,提前擬定物資計劃,減少物資損耗,通過BIM技術為項目創造結余混凝土733.86m³。本項目邊坡高度在20~33m,擋墻邊坡數量多,種類復雜,工程量統計工作量大,通過BIM模型建立三維模型,一鍵統計各種類型工程量。

    (八)傾斜攝影應用。改拓建項目現狀場地情況復雜,涉及現有交通情況復雜。通過傾斜攝影技術,進行三維逆向建模,復原既有項目現狀場地情況。完成項目部選址,施工便道優化,重點交通導改規劃等,并通過傾斜攝影模型與BIM模型的結合,落地性實施各種方案,配合各參建單位、相關單位進行協調會開展,輔助項目管理工作開展。

    (九)交通組織模擬。針對渝武高速拓寬改造工程,結合施工現場施工條件,通過人車模擬的方式,以實景還原的方式提前分階段及部位完成復雜立交交通組織轉換。

    (十)P7咬合樁圍堰模擬與主橋墩柱施工模擬和 0#塊及掛籃施工模擬。

    四、BIM數字化應用管理平臺

    (一)危大工程管理。危大工程是項目控制的要點,借助云平臺可視化,對危大工程各個方面實施監控,通過危大匯總、評審、驗收、交底等流程,進一步加強現場管理人員對危大工程的控制,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評估潛在的風險,并提前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工程的安全系數。

    (二)實景進度管理。利用無人機、全景相機采集現場施工數據,結合平臺上傳,形成全景進度報告,由單一展現變為雙向互動,從不同時間同一角度觀察現場某一部位施工進度情況,并將全景進度對比分析用于日常項目例會,通過月進度與季進度全景對比分析項目施工進度偏差和費用偏差,便于項目及時調整進度計劃和資源規劃。

    (三)BIM建造。云平臺BIM建造嚴格按照“三星智慧工地”要求,針對項目BIM模型進行拆分,工藝模擬、施工場布,施工工藝、效果圖等內容進行上傳并實施更新,大幅度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和智能化水平,實現了信息共享和集成管理。

    (四)實名制管理。通過人員實名制管理,驗證人員身份,系統將會記錄該人員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職務、所屬單位等,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員的分布和工作任務,從而更有效地進行人員調度和資源管理。還可以提供實時通知和警報,以便及時應對突發事件和緊急狀況,提高施工現場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降低人員管理成本,并為監理和安全檢查提供便利。

    (五)設備管理。將設備的詳細信息錄入云平臺中,包括設備的制造商、型號、維護要求等。可以方便地查看和管理設備信息,進行設備的維護計劃和運營管理,提供便捷的操作手冊和維護記錄。實現設備管理過程的數字化和自動化,提高設備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能夠幫助項目更好地進行設備的規劃、安裝和維護。

    (六)移動管理平臺。通過手機移動管理設備可查看項目建設概況、隱患排查臺賬、危大工程情況、日常安全檢查等多項措施,利用移動平臺快速創建日常安全檢查,下達安全質量隱患通知(拍照→隱患描述→整改責任人→隱患類型),系統自動反饋相關區域責任人,有效完成安全質量隱患整改工作。

    渝武高速路作為重慶市重點民生工程項目,本項目不僅執行高標準建設,并將新技術、新模式融入到BIM實施過程。項目開工至今迎接了重慶市相關領導、中建系統及社會各界人士觀摩交流30余次,BIM實施應用工作得到一致認可。在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渝武高速現狀交通擁堵,極大改善中心城區西北向對外門戶通道的交通環境,串聯中心城區多條橫向通道,推動蔡家、禮嘉及北碚等組團協同發展。下一步,公司將繼續深研BIM技術及其在數智建造領域中的應用,不斷拓展新技術,與更多伙伴攜手,為數字基建、智能建造增添創新動能與智慧活力!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