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常魁星 張仕文)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7周年之際,記者采訪了當年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2020年10月,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張開選之子張仕文。聽他講述了其父親在抗美援朝期間和回國后,參加地方建設的許多傳奇故事,以及去年5月,張開選突發腦梗,被緊急送往北京市順義區醫院搶救治療,起死回生的許多生動而感人事跡。
突發腦梗,經醫院全力搶救挽回生命
2023年5月16日17時許,抗美援朝英雄張開選,因突發腦梗,被北京市120救護車緊急送往北京市順義區醫院急診科搶救治療。醫院黨政領導極為關心重視,要求科室主任、醫護人員,要以最快的時間、最佳的搶救治療方案,竭盡全力實施救治。在醫院領導的關心重視下,經急診科、神經內科、心內科、呼吸科、腎病科、消化科、血液科、老年綜合病房等相關科室主任、醫務人員緊急會診,診斷患者為:患陳舊性腦梗死、偏癱、失語、腦萎縮、重癥肺炎、呼吸衰竭、胸腔積液、肺氣腫、冠狀動脈粥樣性心臟病、心房顫動、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脂、胃粘膜糜爛、消化道出血、新冠病毒感染等多種疾病。患者在多次生命處于垂危、與死神的抗爭中,醫院實施了多種治療方案,進行了多次搶救治療,多次挽救了患者生命。家人親友感激不盡,同時,醫院良好的醫德醫風和精湛的醫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好評。廣大醫護人員、專家教授熱心服務患者、樂于奉獻的精神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北京市順義區醫院綜合病房科主任張紅衛(中), 同主治醫師牛翠等醫護人員接受患者送來的錦旗。
順義區醫院住院病房整潔明亮,為患者提供了舒適的治療環境。醫院接收并精心照料了一位88歲高齡的老人,曾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老戰士。去年5月,老人因突發腦梗在急診科接受緊急治療后,先后轉入住院二部神經內一科和綜合病房進行后續治療。經過一年多的精心護理和治療,老人的病情趨于穩定,目前依靠藥物、營養液和輔助食物鼻飼維持生命。
在老人的治療過程中,醫院的醫護團隊日夜堅守崗位,從科室主任到主治醫師以及護士們,每天按時交接班、查房、發藥、打針、輸液,并隨時組織科室專家會診,深入研究病情變化,確保每位患者得到最好的照顧和治療。
在順義區醫院的診斷室、病房間、樓道里、電梯上,在CT造影檢查室,常常會看到順義區醫院科室主任、主治醫師、主管醫生、護士長,為患者就診、護送病人那和藹可親、忙忙碌碌的身影。尤其是急診科、神經內科、綜合病房等科室,為搶救老年病、高血壓、多發病、高燒、腦梗、陣發性心動過速過緩的危重病人,實施多種搶救方案,使廣大患者獲得了新生。還有大量的危重患者,他們拖著久病不愈的身體來到醫院,在主任醫師、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下,很快出院。每當看到一個個康復的身體,一幕幕難忘的鏡頭,使廣大患者家人無不為之動容!
順義區醫院作為區域內最大的綜合性醫療機構之一,不僅承擔日常醫療任務,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老年人和危重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醫院的醫護人員憑借精湛的醫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挽救了許多危重病人的生命,幫助他們重獲健康和幸福生活。他們不辭辛勞,全心全意投入到每位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中。雖然許多患者家屬希望在媒體上報道醫護人員的感人事跡,但醫護人員常常婉拒,表示為患者治病解痛是他們最大的慰藉,也是他們作為醫務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順義區醫院的全體醫護人員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醫療職業的崇高責任,為社會奉獻健康和希望。他們救死扶傷,為人民的幸福健康付出了巨大努力,不論酷暑盛夏,始終堅守在患者身旁。他們崇高的職業道德和寬廣的胸懷挽回了無數生命,拯救了無數家庭,患者及家屬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高尚醫德和醫風。希望順義區醫院的廣大醫護人員和專家教授繼續努力,為祖國的強大和人民的健康幸福保駕護航,為建設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再創輝煌!
保家衛國,毅然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1950年10月,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國政府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號召。1936年9月,出生在四川省巴中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不滿17歲的獨生子張開選,向父母再三提出懇求,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23軍73師217團工兵連,成為一名志愿軍戰士,抗美援朝岀國作戰。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英雄兒女》中,“我是王成,向我開炮!”影片中的原型人物于樹昌與張開選是十分親密的戰友。1953年6月,志愿軍總部發起了最后一次金城戰役。南朝鮮軍為奪回丟失的陣地,調動第17聯隊、32聯隊和第18炮兵大隊和第2迫擊炮中隊,集中火力猛烈轟炸志愿軍第23軍73師218團陣地。戰斗中,志愿軍23軍73師218團主攻,217團助攻,通信排第一班步話員于樹昌冒著敵人的炮火向上級指揮部匯報戰況,我軍打垮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最后,敵人以一個連的兵力包圍了于樹昌一人堅守的地堡。他堅定沉著的呼喊:“向我開炮!向我開炮!”然后,砸壞了自己的步話機和槍械,勇敢的沖入正在沖鋒的敵群中,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壯烈犧牲。
1953年3月,張開選參加中國人民志愿 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23軍73師217團留影。
張開選聞訊后,悲痛不已,他和戰友們冒著戰火,用最短的時間搶修好被炸毀轟塌的戰壕和掩體,有力的掩護了部隊,進而保存了有生力量。金城戰役,志愿軍殲敵5.3萬余人,重創南朝鮮軍4個師,收復陣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的配合了停戰談判。戰役結束后,張開選因表現突出,被晉升為志愿軍第23軍73師217團4營工兵連指導員,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張開選佩戴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紀念章、 中朝兩國各種紀念章、榮譽章留影。
殘酷的戰爭,摧毀了朝鮮的村莊、民房、以及建筑設施。戰爭結束后,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3軍部分官兵被留在朝鮮幫助朝鮮人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因張開選入伍前身懷木工絕技,組織決定他留在朝鮮擔任木工隊隊長,帶領20多人的木工隊戰士,幫助朝鮮老百姓修建房屋、重建家園。在朝鮮生活戰斗的六年中,張開選曾數次勞累昏迷暈倒,經搶救得以生還。
建設祖國,勤勤懇懇功勛卓著
1958年10月,他作為最后一批160名志愿軍回國后,為迎接新中國成立10周年獻禮,張開選參與搶修了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重大工程建設。當時所在木工班的班長就是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工程竣工后,張開選被安排在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黑龍江省武裝警察總隊,1965 年轉業到四川省巴中縣委黨校、五七干校工作。他先后參加了重大國防工程“三線建設”,襄渝鐵路大會戰,參加了國防工程“六O一”指揮部建設,而后調四川省重點水利建設工程——巴中化成水庫除險加固病險整治指揮部,1980年因患多種疾病而退休。
張開選參加巴中市區舉行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座談 會暨紀念章頒發儀式(前排右一)。
慶祝建黨100周年,巴中市川陜革命根據地特邀 抗美援朝英雄張開選出席座談會。
巴中市川陜蘇區文工團老紅軍后代特邀抗美 援朝英雄張開選(前排左4)合影留念。
無論是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還是回國后,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的今天,張開選作為軍隊轉業干部,在朝鮮戰爭中,多次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頒發的各種紀念章、獎章。從1961年至1963年,連續三年被黑龍江省武裝警察總隊評為“五好警士”“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20年10月,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0 周年”紀念章;2021年7月,獲中共中央首次頒發的“光榮在黨五十年”紀念章。
張開選(前排右4)同家人在參加新春宴會后合影。
張開選(二排左3)同家人及其親屬在參加親人聚 會后集體合影。
幾十年來,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英雄張開選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黨、為國家、為軍隊國防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可謂功勛卓著。他是最可愛的人,他的事跡和精神值得人們傳頌和發揚!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第23軍73師217團是無私奉獻與英勇抗爭、英勇奮戰的英雄團隊。他們為了保家衛國,毅然決然地沖上了戰場。在那艱苦卓絕的戰爭中,他們展現了頑強的意志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為祖國的和平與安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功績和作用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