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放牛娃到農民作家
——記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邢滿喜的文學蝶變路
在天水市秦州區南溝的那個遙遠小山村,有這樣一個放牛娃,名字叫邢滿喜。但歲月如歌,時光荏苒,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一個作家,用自己的筆觸描繪著生活的酸甜苦辣。
幼小時候,我的家境貧寒,每天的任務就是從村小學放學回家就是放牛、割草。那時的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一想起文學總是躺在草地上,望著天空發呆,想象著山那邊的世界。但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會持續多久,但我心中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讀書,走出大山。
放牛娃的生活是單調的,但我的內心卻異常豐富。喜歡聽村里的老人們講故事,那些古老的故事在我心中播下了文學的種子。那時條件很差,往往老師把我們常常帶到操場,開始用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寫字,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歲月如梭,經過自已不懈的努力,終于有機會走進了丁家川附中的學校。那時我們一起共七,八個,人家家里條件好,兄弟姐妹多,放學后盡情玩耍,可是我,就沒有那個福份,無論天氣有何變動,我總是手拿小鏟,籃子,經過四,五里山路時,給豬的草己弄滿。我記得我們幾個是一九七四年進丁家川附中的學堂,一九七六年畢業,畢業后,進入農業大學學務農。我雖然放棄學堂,可對文學的那份愛一直堅,我知道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刻苦學習,成績優異。我相信,知識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我,就是那個要改變命運的人。
從放牛娃到學生,再到作家,我的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我記得那些夜晚,為了省下煤油,借著月光讀書;還記得那些冬天,為了取暖,我僅僅裹著母親做的厚厚的棉衣在教室里寫作業。但這些記憶,都成為了我筆下的素材,豐富了我的作品。
蒼天不負有心人,自己成為市上作家的那一天,我控制不住自己終于哭了。在整夜不眠中想起小時候放牛的情景,想起那些孤獨的夜晚,想起那些支持、鼓勵的人。我知道,這一路走來,我付出了太多,但也收獲了更多。
在這個沒有人情味的世道里,我始終保持著一顆樸實的心。我的作品,充滿了對故鄉的眷戀,對生活的熱愛,對人性的深刻洞察。用自己的筆,為那些無聲的人發聲,為那些平凡的故事賦予不平凡的意義。
老天叫我來世上只有一次,大約不到三萬天,自己給自己許下諾言:我的一生,是從放牛娃到作家的蛻變,是夢想照進現實的過程。我的故事,激勵著無數人,讓他們相信,只要不放棄,夢想總有實現的一天。
在這個深秋寂靜的夜晚,坐在書桌前,幾十多平方的室內空間,陪伴我的只有一臺筆記本電腦和一部華為手機,除外還有手機支架和佳能相機,可惜它們和我不說話,一個站著另一個熟熟大睡。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寫著寫著,淚水模糊了雙眼。我知道,那些淚水,不是悲傷,而是對過去歲月的感慨,對未來的憧憬。
從放牛娃到作家,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的下一代,生活雖然不易,但只要心中有夢,腳下有路,我們就能抵達夢想的彼岸。我僅用自身的告白,不僅是對自己的肯定,也是對無數追夢人的鼓勵。
【作者簡介】:邢滿喜,網名:許緣,甘肅天水人,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莊稼漢,利用午夜和雨天喜歡看書寫字,愛好野外攝影搞直播,愛發快手短視頻。天水市作家協會會員,秦州區作家協會會員,秦州區攝影協會會員,《草葉書人》詩刊社副主編,《天之水網》釆編,《天水快看》平臺編輯。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