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水微語:
致敬!麥積山石窟的守護者
2024年10月25日,人民日報以“守護石窟瑰寶 延續歷史文脈”為題,重點報道了麥積山石窟在文物保護上采取的關鍵措施,以及一代代守護者護山、護道、護窟,以默默奉獻回應歷史深處文化召喚的感人精神。
報道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天水考察時指出,我國四大石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他希望文物工作者賡續“莫高精神”,潛心為國護寶,為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更大貢獻。
林海茫茫,山崖壁立。作為我國四大石窟之一,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的麥積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歷經10余個朝代的開鑿和修繕,現存221個窟龕,存留泥塑及石雕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1000余平方米。2014年,麥積山石窟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遺址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為保護好麥積山石窟,文保工作者堅守在山野之間,與寂靜洞窟為伴,不斷更新文物保護方式,守護著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瑰寶。
在保護中國四大石窟麥積山石窟的關鍵措施上,相關部門和單位主要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建立預警體系,實時監測石窟大環境、洞窟微環境等,確保第一時間處置潛在風險。技術賦能、保護前置,將功夫下在平時,石窟寺的原真性、完整性正在得到更好守護。
麥積山石窟,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沉淀與文化精髓的藝術殿堂,其每一寸石壁、每一尊雕像都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而在這背后,是那些無私無畏的保護者們,用他們的智慧、勇氣和執著,為石窟的存續和傳承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他們面對自然侵蝕的威脅,毫不退縮??耧L、暴雨、泥石流,這些自然災害無時無刻不在覬覦著石窟的安寧,但保護者們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筑起了一道道堅固的防線。他們精心設計防護設施,實時監測氣象變化,提前做好應對災害的準備。就如同在某次暴雨來臨前,他們迅速組織力量,對石窟周邊進行加固和排水處理,成功避免了雨水對石窟的直接沖擊。
他們致力于科學研究和修復工作,力求還原石窟的本來面貌。他們翻閱古籍,參考歷史資料,邀請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修復方案。每一次的修復都是一次對歷史的致敬,每一個細節的還原都傾注了他們無盡的心血。
麥積山石窟的保護者們,是文化傳承的使者,是歷史記憶的守護者。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文化遺產的尊重和熱愛,讓這座東方雕塑館的藝術寶庫得以在時光的流轉中綻放光彩。讓我們懷著深深的敬意,向這些偉大的保護者們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和最崇高的敬意!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