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人物 > 百家 > 正文

    【新浪網】奮斗的人生最充實:我眼中的趙安生 ——寫在第25個中國記者節到來之際

    奮斗的人生最充實:我眼中的趙安生

    ——寫在第25個中國記者節到來之際

    作者/高原

    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奮斗的人生無疑是最為充實且富有意義的。奮斗,宛如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讓我們在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旅途中,不斷挖掘自身的潛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升華。

     

    在我們身邊,有無數奮斗者,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吃盡苦頭,百折不撓,堅韌頑強,在經歷了很多次失敗之后,終于看到了希望,取得了成功。這也應了這么一句話: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樣的人值得我們佩服和尊敬。趙安生就是這樣的人,他又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究竟怎樣描繪我眼中的趙安生呢?

     

    2024年11月8日適逢第25個中國記者節,這也是廣大新聞工作者的節日。作為網絡新媒體的記者來說,網站就是他們采訪發聲的陣地,而向社會大眾傳遞正能量的信息,則是他們所肩負的神圣使命。自古都說五十而知天命,但在天之水網的創始人、甘肅天之水文化產業開發公司董事長趙安生看來,他新的人生目標才剛剛開始,這就是不達目標,誓不罷休!五十出頭的趙安生其實是一個不安分的人,在同事眼里,他雖然心好,有一顆看見別人在困難之中就想去幫一把的同情憐憫之心,但脾氣卻不好,工作出差錯,那可是六親不認,給誰都不給面子,換句話說,就是眼里揉不得沙子,這可能跟他多年養成的愛教真有關系。

     

    但相處久了,又覺得他這人還是不錯,雖然當面會讓你難堪,但事情過了不會計較,該干嘛就干嘛。有時候,又覺得他不像是個老板,就像他所形容的,用一句農村的老話說,就是放下鋤鋤撈耙耙,什么活都得干,都要親力親為。公司上下都說,趙總不像個老板,倒像個多面手,他不光相照得好,管理網站也是一把好手,干什么事都要搶在前面,這就是他所說的: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這些年風風雨雨,經歷了好多事,卻還是沒有難倒他,經常是迭倒了再爬起來,在不斷的努力之中依然前行。

     

    翻看網頁有這樣一篇介紹趙安生的文章,那還是2016年的事。說認識趙安生是在20年前的天水日報通訊員培訓班上,他是來自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李子園鄉村的青年農民,因為愛好新聞和文學創作,來到培訓班。那時聽說他寫了一部長篇小說,說起文學創作,我們就能聊到一塊,從詩歌散文到小說,從農村習俗到城市現象。于是就有了我們倆第一次合作,為報社采寫整版的社會大特寫,采寫的報道當時在天水日報發了一個整版,中國鐵道報也發了一個整版,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尤其是中國鐵道報在火車上零售量非常大。

     

    由此可以看得出來,1973年出生在天水秦州區李子園村的趙安生,很早就出了名,經歷過許多事情。他從小跟隨父親在鄉村當過電影放影員,創辦過鄉村文化站,為村里的父老鄉親寫信、寫春聯、為天水晚報、日報當過發行員。正是父親那種甘于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給了他極大的勇氣和力量,讓他在日后的艱苦創業中不屈不撓,信心十足,在別人的冷眼觀望中走自己的路。

     

    多年來,他一直堅持自學。并在《中國青年報》、《經濟日報》、《南方周末》、《故事會》、《知音》、《散文》、《星星詩刊》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1500多篇。是中外散文詩學會和中華詩歌學會會員。散文以文筆優美、雋秀、構思奇特、意境優美而見長;新聞以思想敏銳、洞悉社會、筆力雄健、出手快捷而著稱,有“有新聞快刀手”之稱。攝影作品《青山綠水》入選世界地理雜志,作品《雪落麥積山》入選臺灣《海峽》雜志。他出版有《春天的戀情》等詩集;與人合著過電影電視文學劇本《野媽媽》、《絕戀白音山》等、曾獲得2002年“冰心杯”文學作品新作獎等20多個獎項。

     

    有人稱趙安生是網絡達人,也有人說他是網絡大V,其實這話一點都不為過。從2010年開始,他始終關注網絡世界的發展,并自學網絡上傳、網絡設計制作等知識。從那時起他就擔任龍城網總編,天天天水網華訊論壇新聞版主,甘肅網飛天論壇超級版主,人民網海外版版主,鳳凰網版主,央視網版主,高速新媒體網顧問,天涯社區等網站的版主。

     

    2013年他獨立拍攝了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電影音樂劇《秦州小曲》,在自建的手機平臺傳播后,引起了很好的反響。由他策劃并參與了2014年天水春晚;拍攝了微電影《時間都去哪兒了》、影視劇《姍姍遲來的愛》,并在天津臺、山東臺、陜西臺、天水臺等播出。另外他還參與創作了抗洪救災勵志歌曲《大愛》、《英雄柔情》、《志愿者》、《醉天水》等,獲得了社會廣泛好評。

     

    危險面前他總是沖在前,記得那是2013年6月份,持續不斷的強降雨給天水市秦州區娘娘壩鎮一帶,帶來了百年不遇的暴雨和泥石流災害,趙安生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用大量鮮活的報道,向外界發布了李子園的災情,為政府有關部門安排救災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他還冒著生命危險在洪災中救出了25個人,被大家稱為“網絡上的活雷峰”。

     

    最為感人的,是每年的清明節,一大早,家住甘肅省天水市的趙安生都要匆匆趕往60公里外的娘娘壩鎮李子園。李子園村是趙安生的老家,無論多忙,他都要趕回老家,像爺爺在世時一樣到娘娘壩紅軍墓前,祭奠張輝師長。趙安生的爺爺李逢春,當年掩埋了在娘娘壩戰斗中犧牲的紅二方面軍十六師師長張輝,并用生命守候了這座紅軍墳半個多世紀。2021年5月,時隔85年,經過多種途徑,紅軍師長張輝后人來娘娘壩千里祭英烈 ,幾代人的尋親夢在天水實現,這幾年每年都要來天水祭奠自己的親人張輝師長。

     

     

    由于熱愛公益事業,長期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曾組織策劃多場大型公益愛心活動,以顯著的社會影響力和網絡號召力被譽為“當代活雷鋒”。2013年被評為天水市秦州區抗洪救災時代先鋒稱號、2015年12月被推選為甘肅省國際文化交流協會理事、甘肅省網絡文化協會理事、2016年2月當選為天水市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華夏趙姓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被甘肅省政府聘請為網絡輿情監督員,參加了浙江省社會主義學院2016年甘肅省第二期網絡人士培訓、2016年趙安生被政府評為最美天水好人稱號、2017年為天水市文聯評為先進工作者、2019年當選為天水市秦州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2020年被評為“天水市科技追夢人”、2020年被秦州區科協聘請為秦州科普大使、2022年被評為天水市正能量信息宣傳大使、2022年被甘肅省評為科技志愿者先進個人、2023年被天水市武術協會評為尚武精神獎、2023年被天水市網絡協會選為副會長、2023年被評為天水市信息產業行業“最美勞動者”、2023年被天水市商業貿易行業工會聯合會選為主席、2023年被評為天水市網絡社會工作先進個人、2024年被聘請為天水文旅推薦官等。

     

    在趙安生的不懈追求和艱苦努力下,他所帶領的團隊2017年拍攝甘肅省首部3D院線電影《后悔來得及》、2019年拍攝甘肅省首部環衛題材網絡電影《天水無塵》榮獲國際國內12項大獎,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反響,同時,他也被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第七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第四屆金風箏國際微電影節、中國長三角洲大縱湖微電影節評為優秀出品人(制片人)稱號。2020年他攝的天水紅色題材影片《守望》榮獲第八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十佳優秀品牌作品獎。

     

    2013年11月5日,甘肅天之水文化公司正式成立,這標志者趙安生奮斗的人生邁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正是秉承“以人為本,誠信務實,創新進取,服務社會”的宗旨,天之水文化公司以“傳承中華文化,傳播網絡文明”為己任,從小到大,開展傳媒、影視、文創等業務。經過10多年的發展,公司在網站宣傳 、影視拍攝 、文創開發、文旅產業等多個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走出去,在英國、新加坡、印尼、埃及等廣泛宣傳推介甘肅文化旅游資源。

     

    自2014年開始,趙安生帶領的天之水文化公司以影視策劃、拍攝、制作為主業,開展攝影攝像、文化影視交流,文旅文創開發等業務。以“打造西部影視基地,傳承優秀中華文化”為目標,傳遞正能量為理念,堅持守正創新、市場引領、品質為先,策劃制作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作品。先后拍攝了非遺電影:《秦州小曲》、《天水無塵》、《時間都去哪兒了》;甘肅首部軍事題材電影《兵心無悔》;原創MTV有《日子總在路上》,文化專題片《秦韻》等。

     

    有付出,就有回報,天之水文化公司在影視拍攝方面捷報頻傳,大放異彩。由趙安生和青年導演胡津編導的甘肅首部環衛題材網絡電影《天水無塵》、紅色題材影片《守望》、《永遠跟黨走》、《大山深處長征路》、《遇見秦州》等榮獲國際微電影節、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太平洋國際電影節等12項大獎、第七、八、九、十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優秀導演獎及出品人獎。

     

    在積極推進業務發展的同時,趙安生所在的天之水文化公司還注重對外聯絡與品牌建設,不斷擴大自身影響力。2023 年 7 月,天之水網正式成為中關村數字媒體產業聯盟會員單位。7月28 日,天之水文化產業公司舉行文化產業授牌暨品牌升級儀式,中共天水市委網信辦領導為公司授予“天水市數字賦能文創示范基地”牌匾。

     

    2023年9月12日,在由甘肅省委網信辦、省文明辦、中共張掖市委、張掖市政府主辦的2023年甘肅省網絡文明推進大會暨網絡文明宣傳月啟動儀式上,天之水網榮獲“2022-2023年度甘肅省文明網站平臺”稱號。

     

    2019年,在趙安生的統籌帶領下,天之水文化公司研發打造了天小仙文創品牌,始終秉承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國地域特色文化理念。重點開發非遺手工藝品、特色食品、中藥茶飲等。品牌以“輸出優質文化產品,弘揚中國地域文化,助力甘肅產業發展”為目標,通過品牌升級運營、特色文創設計、文創定制和品牌加盟為方向,致力打造甘肅首家文創集合店。

     

    值得慶賀的是,2023年10月天小仙文創品牌,在“全民學禮·人人代言2023年甘肅省文明禮儀實踐行項目創意大賽”上脫穎而出,獲得銀獎,為禮儀甘肅代言。天小仙系列文創產品通過網絡銷售,現在已經走出甘肅,進入北上廣一線城市以及浙江、廣東、武漢等地,以其獨有的顏值和特色文創品牌受到消費者青睞,產品供不應求,具有觀賞性和收藏價值,以及升值空間。天小仙文創產品多次被央視等新聞媒體報道,成為甘肅文創產品的一張靚麗名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安生的努力和堅持逐漸得到了回報。公司的業務不斷拓展,規模日益壯大。不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還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市場。他們還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不斷創新和優化公司的業務模式。同時注重人才培養,打造了一支高素質、富有創造力的團隊。

     

    回顧所走過的道路,所經歷過的坎坎坷坷,趙安生始終沒有放棄過當初的承諾,為了公司的業務發展,他常常廢寢忘食,積勞成疾,有時工作到深夜。他說,從個人的內心層面而言,奮斗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和心靈磨礪的過程。在面對困難時,我學會了堅韌;在遭遇失敗時,我懂得了反思;在取得成功時,我保持了謙遜。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次成長的契機,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心靈的一次升華。

     

    趙安生的奮斗經歷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在面對挫折時,不氣餒、不退縮,而是將其視為成長的機遇;在取得成績時,不驕傲、不自滿,而是繼續砥礪前行,追求更高的目標。這也是不斷自我超越的過程。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