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水微語】
讓禮金回歸“祝福”本質
近日湖南一村莊酒席流行一斤肉價隨禮登上各大平臺熱搜榜,引發網友熱議。據悉,這一隨禮風俗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高隴鎮龍匣村盛行,村民辦酒席時,鄉親們按當下一斤肉的價格,折現送上禮金。
龍匣村60歲的村民李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村里鄉親們參加酒席送禮時,確實都是按照肉價折算禮金送禮,按現在1斤豬肉的價格,一個人送15元。前兩個月村里有一場白事酒,李先生家里去了兩人,就送禮30元,“這個習俗是老一輩人傳下來的,肯定好,大家禮尚往來,這不用擔心送禮少了送不出手,隨禮沒有壓力。當然,親戚之間可能要多送些。”
俗話說的好: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一斤肉價”的金額雖然不大,卻有著濃濃的人情味兒,在維系了良好鄉鄰關系的同時,又避免了攀比之風的出現,不會給彼此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也為其他地方移風易俗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難怪有的網友點贊說:一斤肉價隨禮好,讓禮金回歸“祝福”本質!這也是大家的心里話。
禮金,作為人際交往中的一種傳統習俗,本應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對親情、友情的珍視。然而,在當今社會,禮金卻逐漸偏離了其原本祝福的本質。
禮金的出現最初是為了表達對新人婚姻的美好祝愿,或是在特殊場合中對他人的關愛與支持。在過去,禮金的數額往往并非重點,重要的是那份真摯的心意。
但如今,禮金卻常常被賦予了過多的物質色彩。許多人將禮金的數額作為衡量關系親疏遠近的標準,甚至出現了相互攀比、盲目跟風的現象。比如在一些婚禮現場,人們會私下討論賓客所送禮金的多少,使得原本純粹的祝福變得功利化。
這種現象的產生與社會的浮躁風氣和消費主義的盛行不無關系。人們過于注重外在的形式和表面的虛榮,而忽略了禮金背后所蘊含的深厚情感。
要讓禮金回歸祝福的本質,我們需要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再單純以禮金的數額來衡量感情,而是用心去準備一份飽含深情的祝福。同時,社會也應加強引導,倡導文明、簡約的禮尚往來之風。
只有當我們都能重新審視禮金的意義,摒棄那些不良的觀念和行為,才能讓禮金真正成為傳遞溫暖與祝福的美好象征,而不再是一種負擔和壓力。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