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張仕文)各地代表歡聚一堂,文化自信時代擔當。12 月 8 日,華夏文化促進會主辦的華夏文化促進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文化自信與時代擔當研討會在北京萬壽賓館盛大舉行,活動主題是“總書記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與文化自信的時代擔當”。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出席會議并宣布開幕,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發表了視頻致辭。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胡振民,民政部原副部長、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寶庫,中國記協原黨組書記、中共十八大新聞組組長翟惠生,中央電視臺原臺長、中國文聯副主席趙化勇,中國新聞社總編輯張明新等新聞機構領導及全國各地代表近 200 人參加會議。北京華夏人民藝術創作院長李優良向大會贈送了書法作品,藝術家表演了精彩節目,祝賀華夏文化促進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文化自信與時代擔當研討會勝利召開。
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幕,華夏文化促進會第三屆理事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鵬受理事會委托作了《華夏文化促進會第三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和《華夏文化促進會第三屆理事會財務報告》。大會代表審議通過了《華夏文化促進會第三屆理事會工作報告》、《華夏文化促進會第三屆理事會財務報告》、《華夏文化促進會第四屆理事會候選人產生說明及選舉辦法》、《華夏文化促進會第四次全國會員大會監票人、計票人名單》,不記名投票選出了52名華夏文化促進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10名華夏文化促進會領導。原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琳當選華夏文化促進會主席,項玉章當選華夏文化促進會會長,周鵬當選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華夏、張保和、李海峰、常月紅、羅祿君、張金衛、王永當選副會長。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予李小琳頒發了證書,李小琳予會長與副會長頒發了證書。
華夏文化促進會主席李小琳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她賦藏頭詩一首:“華彩育華章,夏夢賦棟梁。文脈傳承時,化成國力強。”表達了對“華夏文化”的美好祝愿。李小琳是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十二屆委員,她不僅在中國商界有著精彩的傳奇,在文藝領域也有很高的成績,她還常年致力于文化教育慈善事業,她擔任華夏文化促進會促進會主席,為華夏文化促進會注入了新的動力,華夏文化事業將做得更大、更強、更美!走得更快、更遠、更穩,華夏文化促進會必將蒸蒸日上。 華夏文化,博大精深;立足華夏,面向世界;與時俱進,引領潮流。
大會上,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顧秀蓮、中宣部原副部長胡振民、原文化部副部長鄭欣淼為本次大會成立的湖南省辦事處、河南省辦事處,橫琴自貿區辦事處、三亞辦事處、蘇州辦事處、成都辦事處,及“少年強國專業委員會”等10 家二級機構頒證授牌,鼓勵他們積極宣傳華夏文化,弘揚華夏文明,貫徹總書記文化思想,做好企業走出去火起來的樣板與標兵。
在“文化自信與時代擔當”主題研討會上。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李忠杰從黨史角度,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馬文普從外事角度,文化部原副部長、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從傳承角度,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機關黨委書記、中國出版協會副理事長陸彩榮從新聞角度發表了主旨演講,論證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時代價值與國際影響。
與會專家和代表認為,總書記文化思想根源于華夏文明5000 年的文化土壤,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思想成果,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基礎??倳浳幕枷氲奶岢鍪菚r代擔當、是歷史擔當。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文化思想,為奮力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努力奮斗。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必須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總書記文化思想學習綱要》 一書,由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全國發行。12 月3 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出的關于認真組織學習《總書記文化思想學習綱要》,《綱要》發布不到一周,華夏文化促進會就邀請相關部委專家,組織來自全國 30 多個省市的代表和華促會全國會員、理事,在北京舉辦了這次主題研討會,率先貫徹中央精神,積極響應中央號召,自覺學習探討總書記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活動舉辦的非常常及時,意義重大。
華夏文化是一個大文化概念,從人類文明的角度梳理,世界 上有四大文明,黃種人的華夏文明、白種人的兩河文明、黑種人的古埃及文明,棕色人種的印度文明,華夏文化作為黃種人的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華夏文化是華夏文明的外在體現形式。面對當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華夏文化擔當著新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華夏文化促進會成立于于 1992 年,是由文化藝術界知名人士發起,由華夏文化事業領域相關部門、傳媒、院校、企事業單位和專家、學者、行業從業人員組成,經國家民政部核準登記,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的綜合性文化團體。是一家致力于華夏文化研究、交流、傳播的全國性社會組織。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丁石孫,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高天,民進中央副主席葉至善、楚莊,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李贛騮,國家圖書館館長、著名哲學家任繼愈,西泠印社社長、一代國學宗師饒宗頤等著名文化泰斗都擔任過華促會領導職務。由第六屆全國政協秘書長彭友今擔任創會會長,由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中國佛學院原院長趙樸初先生題寫會名。華夏文化促進會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宗旨,積極促進文化創新與發展,努力踐行“文化 自信”,為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作出了積極貢獻。堅定文化自信,致力民族復興。我們自信,因為了解自己的歷史,了解自己的文明和自己的文化,越了解自己的故事,我們就越自信?;顒又鬓k方提出,華夏文化博大精深,有廣闊的包容性,華夏文化與時俱進,不只是傳統文化,也包括企業文化、經貿文化、互聯網文化和外交文化。突破傳統,面向世界,引領時代,創造未來,這是華夏文化促進會的發展定位。華夏文化促進會將以“總書記文化思想”為導航,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兩方面做出積極貢獻。
文化是一個很廣闊的概念,我們的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們的四大外交:政治外交、軍事外交、經濟外交,文化外交。每個領域都與文化有關。此次大會拓寬了會員發展對象,大會負責人說:文化已經不是軟實力,大文化不僅是經濟的平臺,大文化不是務虛,而是務實。社團有自己特殊的社會職能與作用,能給予別人什么,別人憑什么加入?社團組織首先要滿足別人的需要,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今年國內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中國的企業必須活下去,要活下去就得走出去。華夏文化促進會以大文化社團為載體發展會員,把中國企業帶出去,謀發展。中國是一個全面改革開放的國家,面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社團組織要帶領中國企業出海,那么怎么出海?出海的船在哪里?出海之后干什么?這都是現實問題。華促會這個文化平臺就是一艘出海的大船。中國制造業世界領先,數字經濟飛速發展,這是出海的資源。有華促會這艘航母帶領大家出海,傳播華夏文化、 輸出華夏智慧,把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中國產品和數字經濟帶向世界,必將為盤活經濟,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對接國家政策,服務當前現實。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文化思想,發揮文化平臺作用,帶領中國企業走向世界。
華夏文化促進會整合資源,盤活地方經濟,將在全國各省市成立辦事處。華夏文化促進會負責人表示:各省市設立辦事處的宗旨和任務是對接信息,對接資源,項目聯動,共享共贏。一是總會策劃項目,辦事處在各省市配合落實;二是總會開發品牌,辦事處配合落實推廣;三是辦事處反饋各省市會員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總會配置資源落地協調解決;四是辦事處組織各地文化產業相關生產型和技術型企業,總會配置資源,對接各級政府,帶領大家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