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區萬盛北里社區“益企愛”實施紀實
( 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楊巖)做生意、創業需要合伙人。北京市通州區萬盛北里社區有了益企愛“合伙人”,通過社企聯動共治的方式,激活了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萬盛北里社區所轄的2個小區大多為外來租戶、老人,人口流動性大、自治意識缺失、破解基層治理模式單一,對此,社區積極探索“益企愛”社企共建的治理模式,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引進轄區企業、商家,發揮平臺優勢及社企聯動品牌帶動效應,壯大基層治理力量,深化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提升居民“幸福指數”,取得了良好效果。
深入走訪調研,開啟合作之旅
該社區結合實際,聚焦群眾所需、所盼,通過走訪調研的形式,積極主動地與轄區內的各類企業對接,展開全面且深入、細致的溝通交流。邀請周邊餐飲、酒店、汽修、醫療等領域的15家商鋪負責人成為“益企愛”社區合伙人,并簽訂合作協議,使他們以不同形式參與到“益企愛”社區合伙人項目服務中,激活社區發展動力。
為使廣大居民能夠深入透徹地了解這一項目,社工依據合作企業的特色與專長,精心設計定制“益企愛”宣傳折頁與獨具特色的專屬帆布袋。這些宣傳物料不僅是信息的載體,更是社區與企業合作精神的象征,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參與榮譽感與項目的品牌辨識度。在日常服務中發放給居民,不僅有效解決了居民就近生活需求,還進一步激活了企業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形成合作長效機制。
搭建“多元互動”平臺,發揮社企共建作用
該社區積極發揮社企共建作用,做深做細為民服務的新型治理模式,持續向居民提供“家門口”的溫情服務,實現居民需求和便民服務的“雙向奔赴”。社區聯合15家企業開展兩次公益市集活動,以“市集”的形式聚人、聚心、聚力,把人心力量聚起來、社區鄰里凝起來。
公益市集活動為各方信息交流與互動的核心樞紐。居民與企業、社會組織在此深度對話,需求與資源得到精準對接,這種互動交流如同靈動的音符,為探索各方力量長效參與基層治理開辟了全新路徑,使居民從傳統的社區治理受益者華麗轉身為積極的參與者與貢獻者,奏響了基層治理的和諧樂章。同時,通過上門評估、深入摸排征集等方式,收集居民的“微心愿”。帶領“益企愛”社區合伙人積極投身于微心愿認領活動,開展6次充滿溫情與愛心的“益企愛”心愿認領活動。重點關注文體娛樂、便民服務、情感陪伴等民生服務需求,充分發揮社區合伙人優勢,做好“接單服務”。
社區不局限于服務供給,還在15家企業中設置了“益企愛——愛心服務角”,配備手機充電設備、醫療箱等豐富且實用的物資,并在每家店鋪門外設立統一“愛心服務角”標識,便于居民與企業員工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使用。
“現在的社區服務真是越來越全面了,活動種類多,暖心舉措多,生活在萬盛北里真是幸福??!”居民趙奶奶開心地說道。“社區合伙人”加入基層治理后,既讓社區與企業的服務有質效,也讓居民更有幸福感。
聚焦內外協同,激發治理內生動力
眾人拾柴火焰高。該社區積極探索“社區合伙人”反哺機制,除組織動員、自愿參與外,充分考慮“合伙人”利益和訴求,為企業職工提供“一對一”心理健康咨詢、開展社企共建活動,以多樣、優質的服務,激發合伙人參與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社區便民超市經理說:“作為社區商戶,能夠參與到社區治理各個環節,我深感榮幸與自豪。在參與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響應并全力配合,為構建和諧美好的社區環境貢獻力量。”
社區是我家,治理靠大家。該社區動員引導各路熱心人、有心人“加盟”,不斷壯大社區治理“朋友圈”,共解城市治理多元化方程式,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優化社區治理升級,助力居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