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歷史 > 天之水微語 > 正文

    【天之水微語】 不要讓抱怨阻擋前進的腳步

    天之水微語】

    不要讓抱怨阻擋前進的腳步

    2024年12月26日,《新京報》在一個上了熱搜的詞條——“復旦教授呼吁年輕人不要抱怨”中稱:“深諳年輕人現狀的復旦教授梁永安,在《因你而異》 的節目中,又帶來了新看法:梁永安教授建議年輕人不要抱怨,而要積極去做建設性。生活就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感受問題不是讓人來抱怨的,抱怨只是一種情緒,要解決問題還要積極地活在問題中。‘活著’時代即將過去,‘活法’”時代即將到來”。

    再看這一詞條下的評論,雖有一些理解梁教授的內容,但大多卻是表達了不滿——“被要求不要抱怨的年輕人”,卻仍然在抱怨這種“不要抱怨”的說教,原因又何在呢?

    其實,我們還是不能光看只言片語,最好回顧一下這位復旦老教授的原話吧:

    梁教授在節目中稱:

    “……在這個時代,什么樣的青年是最需要的?我覺得,我們的時代特別需要建設性的年輕人”。

    “什么叫建設性的?就是他們走在這個世界上,能感受到很多很多問題。但是,感受問題不是讓你抱怨的。抱怨是我們的情緒”。

    “但是,要解決這些問題;要推動社會前進,這個靠什么呢?完全不能靠抱怨——從來沒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美好的生命,是靠抱怨去完成的”。

    這位教授殷切地希望年輕一代能夠明白,抱怨不僅無法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反而會消磨自身的斗志和積極性,使自己陷入消極的情緒漩渦難以自拔。抱怨,毋庸置疑是一種極為負面的情緒。它就像一片濃重的陰霾,悄無聲息地籠罩在人們的心頭,讓心靈的天空變得灰暗陰沉。

    當一個人陷入抱怨的漩渦時,他的內心充滿了不滿、憤怒和無奈。這種情緒如同一只無形的手,緊緊地扼住了積極心態的咽喉,使其難以喘息。比如,在工作中,如果總是抱怨任務繁重、壓力過大,那么不僅無法提高工作效率,反而會讓自己更加疲憊和沮喪,失去對工作的熱情和創造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抱怨會導致大腦分泌更多的壓力激素,如皮質醇,長期處于這種狀態下,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而且,抱怨還具有傳染性,一個人的抱怨很容易影響到周圍的人,形成一種消極的氛圍,進而影響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過度的抱怨會削弱個人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人難以適應社會的變化和挑戰,阻礙個人的成長和發展。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